点击上方“青医说考研”置顶我们
01
女性,20岁。有静脉吸毒史,检测发现其HIV抗体(+)性,患者要求医生为其保守秘密。医生正确的做法是(单选)
A.医生答应保守秘密,不告诉任何人
B.不公布患者具体信息,但告诉其直系家属
C.不公布患者具体信息,但报告疾控中心
D.征得患者同意后报告疾控中心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C。艾滋病是乙类传染病,按国家法律规定,传染病必须在24小时内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无需征得患者同意;但同时要保护患者隐私权,非经患者同意不得公开患者病情(C对)。
02
某患者家属,来医院找骨科医生,诉其家属因右踝部扭伤,望开具假条。医生要求患者前来就诊,家属述其行动不便,来医院有困难。根据执业医师相关规定,医生做法正确的是(单选)
A.因未能亲自诊断,故不开证明
B.医院,可以开具证明
C.考虑患者家属带患者就诊困难,为其开具证明
D.为简化看病流程,可以开具证明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故在此案例中,医生因未能亲自诊断,所以不能开具假条(A对)。
03
男性,48岁,医院实施脊柱手术,术后出现医疗纠纷,经医疗事故鉴定定委员会鉴定为三级医疗事故,下列描述中符令三级医疗事故的是(单选)
A.造成患者重度残疾
B.造成患者人身之外其他损害
C.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害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D.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害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C。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A错);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D错);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C对);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B错)。
04
年SARS期间,某医院急诊室接诊一名SARS重症患者,其家属陪同就诊,未做任何防护措施,下列医生做法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单选)
A.运即上报卫生防疫部门,并蝠离家属
B.不能隔离家属,因为没有确诊SARS
C.效患者自行离去
D.嘱患者回家后,自行隔离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师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根据《传染病防治法》SARS虽为乙类传染病,但应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该患者的家属为密切接触者,且未做任何防护措施,故应隔离家属(A对)。
05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以下符合二级医疗事故的是(单选)
A.造成患者重度残疾
B.造成患者人身之外其他损害
C.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害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D.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官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D。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规定,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A错);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D对);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C错)、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B错)。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七)四、卫生法律法规(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经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年9月1日起施行。总理朱镕基二〇〇二年四月四日1.总则第一条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第三条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第四条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2.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第五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第九条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第十条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患者依照前款规定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在场。医疗机构应患者的要求,为其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可以按照规定收取工本费。具体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第十一条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1)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2)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条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第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第十七条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第十八条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第十九条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青医说
用心做中医在线教育
■■■■
编辑:律子
校对人:竹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