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新加坡医疗保健体系,绝对值得收

本文以新加坡医疗保健体系为研究对象,介绍其设计原则,并重点分析其医疗机构的设计特点。在更加全面而科学地认识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的同时,增进对医疗建筑设计的认识,以期对我国当前医疗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医疗建筑的设计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新加坡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城市密度高、人口压力大的国家,但其在医疗保健领域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新加坡基础医疗设施世界排名第四、预期寿命世界排名第七,而且其医疗保健体系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六。目前,新加坡已有13家医疗机构获得国际联合委员会品质认证(JCI),占获得认证的亚洲医疗机构的三分之一。新加坡历年医疗费用总额占GDP不低于4%,是美国的1/4、西欧国家的1/2。

相比之下,我国历年医疗费用总额占GDP的4.6%,而世界医疗保障体系排名仅位,医疗体系效率差距明显。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曾自豪地总结道,“在确保人人都享有必要的医疗照顾的同时,我们并没大量地耗费资源,也没有让病人等待过长时间。”这一切非常值得我国医疗体系学习和借鉴(图1)。

图1新加坡医疗机构分布

新加坡医疗保健体系的设计原则

提高国民环境健康意识

由于国土面积匮乏,政府极其重视环境的营造,侧重人的需求与生态的平衡,重视维护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正是这种意识促使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机率,相应地医疗卫生保健支出也会减少。

设立完善的医疗服务机构

新加坡提供基层医疗、综合医疗和中长期护理三级医疗服务,这些服务由私立、公立和民间团体的医疗机构提供,并将以上三种护理方式结合起来形成连续护理体系,通过各方合作为病人提供综合性护理服务,以协助病人快速转诊(图2)。

图2连续护理概念

基层医疗包含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两大部分。基层医疗服务中80%由私人诊所提供,另外20%由政府综合诊所提供。政府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人们去诊所看门诊,医院的就诊压力。

综合医疗主要依托于新加医院。医院提供住院治疗、专科门诊和24小时急救服务。另外还有七家全国性的专科中心,基本代表了新加坡最高医疗和研究水平。在住院医疗服务中,医院提供其中80%的服务,剩余20%医院提供(图3)。

图3综合医疗体系

中长期护理是指病患在病情稳定后所需的一系列医疗服务。对于需要中期与长期医疗的新加坡居民,目前已有多种居住型和社区型医疗服务方式可供选择,医院、护理中心、临终关怀机构、家庭医疗等各类场所,共有多家。

区域服务机构网络的建立以医院为核心,以周边综合诊所、医院、养老院为支撑的医疗集群,集群内部整合服务、转诊,共享设备、床位、电子病历,发挥综合效应和规模经济。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保证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图4)。

图4区域服务机构网络

建立适应性的医疗保障体系

新加坡政府针对医疗保健体制的现实状况,提出了“3M医疗保险体系”,即保健储蓄、健保双全以及保健基金。新加坡倡导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首先自付医疗费用,然后是家庭、社区帮助,最后是政府补贴,以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与可控成本的平衡。成本过高,会将低收入者挡在门外;成本太低,会造成小病大医和过度医疗等问题。这一体系的建立在对国民提供高效卓越的医疗服务同时,对控制医疗费用的总支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图5)。

图53M医疗保障体系

提高医疗科研水平加速人才培养

新加坡之所以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得益于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政府每年提供宽裕的奖学金,让成绩优秀者去海外名校完成学业,然后回国服务。最近几年,新加坡在生物医药科学领域已建立起了强大的科研力量。伴随着临床研究及产业化的聚焦发展,各家组织机构从全球范围内招纳高端人才来承担一系列研究课题。在雄厚的人才资源和强大的研发资金支撑下,新加坡在医疗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

新加坡医疗机构的设计特点

紧凑的规划布局

新加坡国土面积较小、城市化程度较高、建筑密度高,医院大多采用高层集中式布局。建筑均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所以在规划中较少考虑自然通风与采光需求。在交通组织上,通常是利用建筑各方向充分结合城市地形,设置多个出入口,以布置门诊、急诊、住院等各种流线,尽可能做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

严谨的建筑美学

新加坡的医疗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建筑类型,呈现出丰富的建筑形式。在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及城市关系的基础上,将建筑的形式与功能紧密结合。整体来看,建筑形态大都含蓄、内敛,正是由于这种设计态度使建筑更加亲切、空间合理而丰富。医院功能性较强,很多空间尺度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经过细致的设计,还是可以在建筑美学上有所创造(图6,7)。

图6医院

图7医院

完善的医疗工艺

新加坡建筑师认为医疗工艺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在满足基本医疗功能的基础上,根据用地条件和使用需求可以衍生出多种组合模式,医疗工艺的严谨与建筑空间的高品质之间并不矛盾。与国内不同,医院设计是由建筑师和医疗工艺师两者配合完成的,在保证建筑品质的同时,使工艺流程更加合理高效。

20世纪90年代建医院,针对妇女、儿童这两种使用人群,将建筑分成完全独立的两部分,同时医技中心位于两区中部,为妇女、儿童所共享,大大提升了医技设备的使用效率。在当时,这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完全颠覆了门诊、医技、住院三部分的固有设计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图8)。

图8医院

新加坡的病房系统颇有特点,分为四个等级,从单人间到10人间不等,多采用大空间开敞病房设计(图9)。此类病房没有空调系统,外窗采用大量通风玻璃百叶及竖向遮阳系统。政府对不同等级病房的津贴率不同,而病人应选择哪级病房是根据其收入来确定的。

图9开敞的病房

先进的医保理念

在新加坡,医疗保健理念已经从传统医学逐步向现代医学转变,即从只







































白癜风药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的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ngjiuye.com/yspc/3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