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医院医疗废物如何进行分类收集

「本文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文图/记者梁淑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医院医疗废物(以下简称“医废”)的分类、收集、转运被公众广泛   医废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常见的就是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过程中使用过的棉签、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病菌,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传播源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那么,一袋医废是如何分类、收集,又是如何转运的?27日,记医院分院医疗废物暂存间,跟随医废拉运员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

“黄袋子”凭“票”上车   医院的人,一定对“黄袋子”“黄盒子”不陌生。医院里“最亮的色”,每天“吞”着各式各样的医废。   今年38岁的张亚医院分院门口转运这些“黄袋子”和“黄盒子”的专人,今年是他与它们打交道的第八年。   9时,记者在医废暂存间等到了他,只见两只手各拉着一个密闭式转运车,里面装着从门诊五楼检验科运回的医废。   这是他从早晨七点半上岗以来的第二趟。张亚军说:“普通病房,手术室等一天收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发热门诊、感染科一天至少三次,都要消毒,打包,按照规定线路统一送到暂存点。”   “一袋垃圾一个标签,相当于它的身份证。”张亚军说,这样一袋黄色医废才能坐上转运车,乘坐专用电梯送往医疗废物暂存站暂时存放。   这间面积20余平方米的暂存间用来存放全院的医废,五个感染性医疗废物桶内已经装满贴着醒目标签的“黄袋子”。消毒、分类、称重、贴标……只见“全副武装”的暂存间管理人员阿提古丽·吾拉依木核对张亚军送来的医疗废物,现场称重后进行交接签字,分类放置。   现场,张亚军和阿提古丽·吾拉依木又把拉运来的医废按照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和发热门诊医疗废物类别转运至分类桶内。

一袋医废三次称重核对才转运   没来得及喝口水,张亚军又出发了。   “得赶着患者就诊之前完成转运,这样隐患更少。”第三趟的目的地是门诊楼三楼至一楼。记者跟随张亚军乘坐医废转运专用电梯,很快来到了三楼的B超室门口。   “张师傅,辛苦啦。”打开处置室门,医师热孜艳阿迪力将已称重、并贴好标签的医废交给张亚军。“这是感染性废物,重量0.61公斤……”接过“黄袋子”,张亚军现场又一次称重,确认无误后,进行登记,双方签字确认。   检查、称重、登记、贴标、签字……张亚军说:“除了要检查袋子鹅颈式封扎是否标准,表面有无破损外,称重也必须精确。”   “一袋医废三次称重核对才转运!”该院总务科主任白立恒告诉记者,一袋医废疗,从医护人员手里就开始进行严格监管:要第一次称重,之后和拉运医废人员核对相关数据后再一次称重,签署医废转移联单,进入暂存间前又一次称重,做到三个重量一致才能转运。   该院保洁经理马莹介绍,当前张亚军在内的六名收运和转运医院的医废处置。他们承担着医废的分类收集,医院指定医院的暂存间。医院内部生活垃圾的保洁人员,医院内部另一类垃圾收集运输环节,二者并不交叉,以避免感染。   记者走进医废暂存间,这里飘着一股浓郁的消毒水味,桌面上放着的交接本显示,26日11时30分,乌鲁木齐市城市废弃物处置监测中心的运输车,从医疗废物暂存站运走了公斤的医疗垃圾。   马莹介绍,所有垃圾都做到了当日收集、当日转运、当日优先处置、专车专送,并优化运输线路,最大限度与人群保持安全距离,努力守卫着阻击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

白立恒告诉记者,医废的管理要求十分严格,一袋医废,从产生到交给专业医废处置公司的全过程都受到各部门监管,最终这些医废才会被运到乌鲁木齐市城市废弃物处置监测中心进行焚烧。   14时,记者采访结束时,张亚军又“全副武装”,前往感染中心进行第四趟医废转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ngjiuye.com/ysfx/9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