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现民针灸医疗事故三处理方法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对于针刺意外事故,重点在于预防。一旦意外事故发生,又要善于正确诊断和处理。力争图治,采取有效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情恶化,挽救病人生命。

1、迅速正确诊断

针灸意外发生之后,必须尽可能迅速地作出诊断。辨别它属于哪一类预防。损伤的部位在哪里,程度如何。诊断时要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如针刺的穴位,进针的方向和深度,施用的手法,患者的临床表现等,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这对于意外事故的正确处理,特别是严重事故的抢救有着特殊意义。如针刺脊椎正中的大椎、身柱、至阳等穴位,造成了病人四肢瘫痪,对于应尽早判断是“脊髓震荡”还是“脊髓刺伤”。以便妥善处理。一般脊髓震荡多是由于针刺过深、刺激量过大所致,无须特殊治疗,只要处理得当,可以完全恢复。而脊髓损伤则因穴位注射过快、过猛,剂量过大,或加用电刺激过强,伤及髓质所致,症状比较严重,还会有加剧的可能,必须积极地救治,必要时外科手术处理。

针刺腹部穴位后引起的剧烈腹痛,多与刺伤腹腔脏器有关,应根据针刺的穴位,疼痛性质,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是哪个脏器的损伤,其后果是否严重。虽然针刺时手法过重也可能会造成肠系膜神经和腹腔其它脏器、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严重的腹部绞痛,但临床上出现的较少,只有在充分排除内脏器质性损伤的前提下,才能考虑本症,以免因误诊而导致严重后果。

针刺损伤所造成的症状表现,往往有其特殊之处,应慎重鉴别。如刺伤颅内血管后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部位以枕后疼痛为主,并伴有颈项强痛,且为最早的症状之一,这在一般脑血管意外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是罕见的。从针刺到头痛、呕吐的最高峰,往往有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意识障碍开始时多不明显,但随着针刺损伤后出血的逐渐增多,逐步加重,甚至陷入昏迷。由于穴位注射不当所致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病程极短,发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坏疽现象,这和一般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程较长,发展缓慢有所不同。掌握这些特殊的症状表现,对于正确诊断很重要。

在对意外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多种因素。有时虽然取穴正确,施术无误,但因押手过重相对减低了肌肉的厚度,这时既使按常规针刺,也势必会加深刺道。在针刺过程中,由于患者的体位急剧变动,患者呼吸节律不自主的突然变化,或留针时针柄受外力碰撞或衣被、毛毯重压,都可能会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

总之,针刺意外事故发生后,一要诊断迅速,二要诊断正确,避免因误诊而延误救治时间。如临床上有一例重度气胸的病人,起初表现为眩晕、胸闷等症,医生误认为是“晕针”,让患者平卧,开窗通气,等到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和气促、喘急时,才考虑到“气胸”,终于导致死亡不救。还有一位病人在腰部针刺以后,发现右侧腰部疼痛,有肿块、发热、小便频数,被诊断为“肾周围炎”。用大量青霉素注射,病情反复,始终未能控制。直到病情加重,不得已施行右肾探查术时,才发现是针刺造成的肾脏损伤,造成右侧肾脏被节除。此类因误诊而造成的死亡或病情加重,临床上屡见不鲜。

鉴于有些针灸意外发生之后,病人不宜多做活动,为了避免加重病情,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要少做辅助检查。

2、采取有效措施

对临床上所发生的针灸意外事故,一旦明确了诊断,就应当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许多事例表明,只要能够正确地对症处理,往往能力挽狂澜,扭转败局,使针刺损伤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般来说,从针刺损伤到出现临床症状,往往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在施治过程中或治疗后立即出现症状,需要立即处理。如气胸的发生,一般在进针20—30分钟左右即可开始出现胸痛、憋气、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刺伤中枢神经,也多在针刺时即出现头痛、头昏、呕吐、及意识障碍。这些往往都是较严重的针灸事故,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二是在针灸施术后的几个小时,甚至1—2天后才出现临床症状的,对此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留院进行观察,或嘱家人随时注意变化的情况,密切观察,以免贻误救治时机。此类损伤在内脏刺伤中常可见到,尤其是刺伤胃肠道后由于针孔细小,刺伤后多不立即出现临床症状,而多是在针刺后一至数天后才被发现。针刺或穴位注射不当引起的外周围神经损伤,也多在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症状。但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损伤的程度较轻,有时也可引起危候(特别是刺伤肝、脾重要脏器)。不可掉以轻心。

针灸意外事故的处理,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诊室里就可以解决的,如轻度的气胸、眼部血肿、晕针、过敏反应,以及一般的针刺感染等。较小的血管损伤和外周神经损伤也可当地处理。此类受条件所限,只适合轻症的处理。

一是则是要求在诊室作初步处理后,即刻转科救治,如比较严重气胸,重要内脏的穿孔破裂,中枢神经部位损伤,以及用非手术方法无法取出的断针;严重的感染、脓肿等。此类病情危害,应及时转科,不可贻误。

作为针灸工作者,主要能掌握诊室内处理的各项措施,包括重症转科前的初步治疗。

在处理针灸意外时,既要熟悉各项救治措施,又要沉着冷静,不能在病人面前显得惊惶失措。如临床曾有一例胃溃疡病人施行埋线疗法,当缝合针进入腹部肌肉深层时突然折断。由于医者表情镇定,病人未觉察,很快用钳子夹出残端。而加一针14岁的患儿在伏小儿麻痹后遗症穴位结扎术时发生折针,旁边一位护士惊呼:“断针了!”患者一紧张,体位改变,肌肉收缩,针体陷入内部无法取出,办好改用手术。这说明医生的情绪对处理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以“气胸”为例,谈谈发生气胸后的处理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一旦发现气胸征象时,基本明确诊断后,应迅速作X线胸部透视,判断肺脏被压缩面积的百分率,了解胸腔积气的多少,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般肺压缩在10—15%之内的,且无肺气肿病变的,为轻度气胸。此时只需让患者半卧位安静卧床,避免任何活动,尽量减少呼吸幅度。为了防止继发性感染,可应用磺胺或抗菌素类药物,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如对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的投用镇静剂,对伴有剧烈咳嗽的投用镇咳剂。经过适当处理后,胸腔内的少量气体能逐渐自行吸收,5—7天后即可痊愈。

肺压缩面积超过15%,且又有肺气肿等病变的,为中度气胸,会严重影响病人的呼吸,这种情况下气体自行吸收困难,需用胸腔穿刺排气。病人取半卧位,用人工气胸器在锁骨中线第2—3肋间(或在腋前线第5肋间)进行穿刺,将胸腔内的积气抽出。在应紧情况下,可直接用50毫升的消毒注射器予以抽气。经过胸腔穿刺排气后,可减轻对肺脏和纵膈的压迫,促进肺的膨胀,再经过适当的处理,就可以促使好转或痊愈。

如果气胸的症状严重,肺脏被压迫的面积增大,特别是高压性气胸、血气胸,或出现休克症状的,为重度气胸。这时候胸腔穿刺排气只能暂时应急,需要马上转送外科,采取肋间切开封闭引流等措施,必要时手术开胸处理。

下面,我们介绍一则“重度气胸”的救治案例:一位男性青年,因背部胀痛不适,由本村医生进行针刺,在右侧背部施针并留针半小时。针后即感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头晕、心悸,呈进行性加重。医院急诊,以“血气胸并发出血性休克”收治入院。查气管左移,右侧肋间饱满,呼吸活动度及语颤减弱,右肺上部叩诊呈鼓音,右腋中线第6肋间以下叩诊呈实音。右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增强。在右侧肩胛线第8肋间发现两个针孔痕迹。随即在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进行胸腔穿刺,抽气毫升左右,仍在继续漏气。在抢救休克的同时,再行胸腔封闭式引流。插近后,自引流管涌出血性胸液毫升,2小时后又引出血性胸液毫升。第三天胸部透视,右胸腔仍有中等量积液,侧位透视发现液体靠后形成包裹状,又自腋后线第7肋间穿刺抽出血性液体毫升,因病情严重,决定手术治疗。开胸后,自右胸腔取出鲜血及血块达毫升。肺表面、肺裂、肋膈角及心膈角均有大量凝血块及纤维素块包裹。右肩胛线第8肋间的胸膜脏层可见两上针孔,周围充血及轻度糜烂。右肺下叶背段有一直径为0.1×0.2cm2的脏层胸膜损伤,其处为背段血管。术后病情平稳,多次胸透,右膈角有少量粘连。19天后痊愈出院。

这一例患者为针刺背部过深,又伤及肺背段血管引起的严重血气胸。前后抽取或抽出的血性胸液及鲜血、血块达毫升之多。但因诊断明确,抢救及时,处理方法正确无误,而得以脱险,仅用19天便痊愈康复。

对于临床上发生的意外事故,处理时应根据损伤程度,知道哪一些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哪一些必须紧急抢救,或施行外科手术。

一般刺伤胃肠道、膀胱等空腔器官,如果损伤较轻,病症单纯,无其它严重的合并症的,可以酌情对症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镇静、止痛、止血、抗菌消炎,辅以全身疗法(如输液)等。密切注视病情变化,采取非手术的保守疗法即可。但若是肝脏,脾脏的实质性脏器刺伤,尤其是造成破裂,大出血的,必须立即手术处理。各种处理措施必须正确得当,不能错用。如气胸发生后,认为用火罐可以吸拔出进入胸腔内的空气,就大错而特错了。临床上曾有一老年肺气肿的病人,针刺背部膈关穴发生了气胸。医生立即在这个地方拔了一个火罐。拔上不久,患者就突然昏倒了。经诊断为重度气胸,抢救了一个多星期才脱险,治疗了一个多月才出院。可见使用了错误的处理方法,后果极为严重。

在诊室处理时,对一些本不算意外事故的针刺异常情况也要谨慎。如晕针,一般比较容易救治,假如失于及时处理,昏厥假死的时间过久,救治就比较困难,而且危险性也大。故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对一般处理方法不见成效的,也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据安医院吴乃理在《新医学》杂志报道,有一位病人,男性,38岁,身体健康,无晕厥史,亦无心血管病史。年10月5日,因腰痛来作针灸治疗。当时检查为腰部扭伤。在两侧腰骶部取阿是穴针刺,两边各扎了三针,中等刺激,留针25分钟,病人感觉良好,无任何不适。出针后贴敷两块活血止痛膏。刚刚贴好,病人即诉说心里难以忍受。立即让其平卧。继而面色苍白,额头上出冷汗,脉搏细弱,神志不清。又注射“可拉明”(呼吸兴奋剂)一支,也不见好转。迅即大汗淋漓,面色呈灰土,口唇,指甲、紫绀严重,呼吸、心跳完全停止,一切反应都已消失。当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同时肌注1∶肾上腺素1毫升和非那根2毫升,继续按摩3分钟后,患者突然一阵呕吐,心跳呼吸开始恢复,神志慢慢转为清醒。继续给予40毫升高渗葡萄糖盐水静脉点滴,2小时之后,患者开始下庆,逐渐活动,身体完全恢复健康,无任何不适。

一般的晕针,多在进针不久发生,且症状不严重,经过一般的处理方法即可恢复。但此例晕针延迟发生,表现十分严重,引起心脏、呼吸骤停,经过紧急抢救才得以脱险。若此时失于急救,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事例也提示我们,为了应急需要,针灸科室内平时应配备部分救治药物和器械,如肾上腺素、强心剂、呼吸兴奋剂、抗过敏药物、消炎软膏、龙胆紫等。并学会心脏按摩、人工呼吸等综合急救措施,以免延误救险。

总之,在处理针灸意外事故时,必须方法正确,措施得当,迅速敏捷,细心不慌,没出事时胆不能大,出了事时胆不能小。对于针灸事故的处理,同样应该这样。

相关阅读:

朱现民:针灸医疗事故的处理及预防

朱现民:针灸医疗事故(一)分类范围

朱现民:针灸医疗事故(二)发生因素

朱现民,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医院研究生和科研管理科科长,党支部书记;善医行资深培训导师。

研究方向为“高等中医教育与临床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和“针灸对中风瘫痪康复作用机理及疗效研究”。长期坚持在教学医疗科研第一线,主讲《针灸学》、《中医多学科讲座》、《中医五运六气》、《周易原理与中医学》等课程。朱老师的课深受善医行学员喜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ngjiuye.com/yssp/5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