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
前言:
01隨著全球經濟的成長,人們越加重視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態,科學技術應用在醫療領域上的比重也日益增加。尤其自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大爆發以來,確診及死亡人數都不斷上升,病毒檢測技術迅速站上風口,以位於廣州的達安基因、華大基因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檢測專業機構站上風口,業績及股價都勁升。我司近年來和達安基因等多家大灣區內實力雄厚的醫療科技企業開展了業務合作,也對醫療科技產業做了一些股權投資,此次新冠疫情讓我司更深切體會到粵港澳大灣區醫療科技產業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此與讀者分享一些看法。
02從經濟體量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已相當於一個大型的全球性經濟體。從人口規模來看,它超過英國,達萬左右;從經濟產出來看,它排名全球第12位,接近韓國,超過澳大利亞。這些指標均顯示出它的龐大規模。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從購買力平價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已幾乎可與全球第七大經濟體法國(約2.9萬億美元)相媲美。
資料來源: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洞見(MGIInsights)中國宏觀經濟模型
粵港澳大灣區的原型設計製造成本和耗時均處於全球最低水平。製造業在廣州有著悠久的傳統,在深圳經歷了現代化,現時全球85%的手機和50%的服務器都是在這裡組裝的。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是全球最重要的製造業引擎之一。STEP2:經濟的高度發展,意味着居民對高質量醫療服務有着巨大的需求,亦為醫療科技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土壤。這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有以下幾點優勢:01優勢一流大學和知名醫院
大灣區擁有多所大學,每年有大量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學生畢業,單單廣州每年就有超過57萬的大學生畢業。大灣區也擁有眾多評價頗高的醫學院,其中包括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這家知名醫院擁有多張床位。大灣區擁有逾42家可開展臨床試驗的學術中心,轉化醫學領域的幾位世界知名專家也常駐大灣區,如肺癌領域的權威專家吳一龍教授。
02優勢生物制劑和細胞治療藥物製造
傳統上,中國的生物制劑製造工廠主要位於滬蘇地區和北京周圍。但近期的發展表明,大灣區正成為熱門的選擇。例如,百濟神州的大分子藥物製造廠(投資額達3.3億美元)落戶於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龍沙集團目前投資一億多美元建造一家CDMO(醫藥合同研發生產外包)工廠;諾誠健華正投資3億美元建造研發和生產基地。知名的龍頭企業如阿斯利康、龍沙、百奧泰、康方生物等都已在粵港澳大灣區進行深入佈局。
03優勢醫療科技公司
不少知名本地醫療科技公司紛紛將總部設在大灣區,包括邁瑞(總部設在深圳)、開立(總部設在深圳)和先健科技(總部設在廣州)。而蔡司等幾家跨國公司也在大灣區設立了製造工廠。深圳在先進電子產品和原型設計領域的優勢與醫療科技行業天然契合,同時也能利用深圳證交所的上市渠道吸引投資。隨著時間推移,大灣區將產生和發展出更多創新活力的公司。
04優勢資本支持力度
過去幾年,大灣區誕生了數家卓越的數據導向型公司,包括華大基因和碳雲智能。華大基因是基因測序服務領域的全球龍頭企業之一,而碳雲智能則致力於「將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結合起來,改善人類生活」。近水樓台先得月,香港憑借香港交易所及專注於醫療行業的知名風投基金,可以為大灣區內這些醫療科技企業提供充足的發展資金。同時,騰訊和平安等巨企也在參與建設這一生態系統,騰訊投資了碳雲智能,而平安管理著一隻規模為1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平安全球領航基金(Voyager),主要投資處於成長階段的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公司。
資料來源:媒體搜索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股權投資發展白皮書發佈》顯示,年至年上半年,深圳、廣州、珠海三地集中了粵港澳大灣區近90%的投資事件,83%的投資金額,三座城市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事件累計千起。《白皮書》顯示,年和年上半年,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在境內市場上市數量持續走高,分別為筆和筆。STEP3:結語:01從上述資料可見,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內發展較好、較為富裕的地區之一。隨着地區內的人口增加和老化,對醫療產業有着很大的需求。同時,目前大灣區的大學、醫療機構、醫藥研發和生產企業已形成一個强大的醫療科技和服務產業集群,加上比較開放的環境,港澳和國際又全面接軌,有利於醫療科技的研究和發展,因此,粵港澳大灣區勢將成為一個全球醫療創新的投資熱點。根據最近幾年我司和大灣區內一些實力雄厚的醫療科技企業的業務合作,以及對一些醫療科技企業的股權投資所積累的經驗和切身體會,相信值得澳門企業和居民積極了解其中的發展和投資機遇!
澳門國際投資協會
會長吳偉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