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众禾董事长姜强会议:基层医疗创新实践峰会地点:浙江杭州华盛达雷迪森广场酒店分享人:明医众禾董事长姜强从为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农村地区)提供包含经营管理、药品供应以及分级诊疗在内的一系列完善服务出发,明医众禾在成立第三年时,就获得A轮融资万融资。三年来明医众禾已经占领了中国中心区域的版图,拥有80多个云药房,覆盖了多个地级市。关于如何用互联网赋能农村医疗服务,在现有基层存量上提升小微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明医众禾创始人兼董事长姜强先生在年第二届基层医疗创新实践峰会中做了分享,动脉网对此做了整理。以下是动脉网对姜强精彩观点的整理:一、医疗消费的集中化,造成了畸形的医疗体系二、现有医疗体系中结构性矛盾比量的矛盾更严重三、用互联网的力量赋能基层小微机构,解决农村6亿人的基础医疗需求大有可为医疗消费的集中化,造成了畸形的医疗体系我是中国“基层医疗+互联网”探索和实践的一员,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三年来在中国最基层(乡村)医疗领域所有的进展以及对整个行业的看法。中国对世界医疗领域最大的贡献和制度创新就是乡村医生制度,通过对初级的人进行培训,使之能够胜任、解决偏远地区医疗的供给问题。但是过去因为一些制度性原因,使得这个体系的功能在持续弱化。所以基层老百姓看病就医就越来越难,就医半径越来越大。中国现有的医疗体系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中国的医疗消费呈倒三角分布。整个中国医疗市场规模达4.61万亿,而其中占总体机构数量不到3.2%的医院,消耗了74%多的医疗消费资金。这说明庞大的、离老百姓最近的医疗机构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百姓就近就医的需求很难满足,体验也不会好。所以这么多年累积的医疗改革,对基层医疗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把医疗底层掏空了。老百姓的就医半径越来越大,小病拖成大病才就医。下一步医改很多专家提出“强基层”医院为中心,这个事还是要小心,医院对底层医疗的再一次的冲击,医院医院的“虹吸效应”一样,不要把离百姓最近的底层医疗抽空。第二个问题就是医疗消费支出的结构性问题,医生的价值没有体现。医疗消费的分布结构是怎样的?老百姓的医疗消费分布上,住院治疗花掉53%,门诊36%,零售11%。在门诊市场,医院又占到了80%。一个门诊治疗,一个住院治疗,医院这一块吸纳了71%的医疗消费。这是医疗消费集中的现状,而我们从大的分类来看,医疗消费可以分成三块:一块药,一块检,一块医,中国最可悲的是药和检占了整个医疗消费的83%。医的部分只占整个盘子的17%。在目前畸形的医疗架构里面,我们有很多创业公司说这个“互联网+医疗”,我们可以计算来看,在整个医疗的蛋糕中“医”只占17%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力量在“医”这块在提高效率上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医疗消费中医、药、技的结构占比表明,“医”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医”上的效率中国已经足够高。互联网的力量应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