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医疗事故,医院最高获赔一个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这是赖光强医生写的《病人关系学》概论。此文从什么是关系,什么是病人,医生与病人是服务关系吗等多角度分析,医院实际场景下看到的现象,讨论病人关系科看什么病,病人是谁的,你愿意留手机号码给病人吗,等有意思的话题,特别是对于病人关系的终极状态,出现了剧烈紧张关系,比如医疗纠纷或责任赔偿时,一个亿人民币的赔偿额,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最后自然而然得出,医生们应该怎样对待病人,应该如何看待病人关系。

1什么是关系

讨论病人关系管理,就要从“什么是关系”开始,有人说关系就是事物之间的连带作用,也有人说关系就是影响和牵涉。

病人关系就是影响牵涉病人的,病人与病人周遭的,称之为病人关系。很多人愿意用“医患关系”来称呼“病人关系”,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还是patientrelationship?

我更愿意用后者,更顺口、更接地气、更国际化。所谓病人关系也就是客户关系,只医院诊所环境文化下,很难得出我们的病人竟然是客户这个联系。因为我们被教育、被魔幻化成“看病是求医问药”,所以医生是上帝,医生是爸爸妈妈,医生是家长,不遵医嘱叫做依从性不好。

在这种背景下,是没有什么病人关系可以讨论的。因为爸爸妈妈是权威,家长是权威,你没得选择,既然没有选择,何谈关系呢?没有选择的关系叫做什么,叫做程序。

你没听到,医院诊所的小姑娘、小伙子回答病人抱怨时,那种傲慢那种盛气凌人:“医院就是这么规定的”、“你不信,随你怎么投诉”,更可气的是,他/她还补上一句“要投诉,一楼左转”,一切病人关系都是程序的一部分。

人们对病人关系的原生性反感还可从下面的故事寻找启发。有一位深圳的院长在医院成立一个公共关系科,去主理病人投诉、病人纠纷以及病人关系管理这一职责,结果上级部门要求更正,因为公共关系科听起来是搞关系的,搞关系不好听,所以最后更名为社会工作部。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背景以及我们的认知,我们骨子里明明是要做好关系的,结果以关系命名时反遭责难,这就是我们的现状。你现在在百度或谷歌可以查及“病人关系科”五个字,指的医院(医院)在内地设立的独特的科室,是内地第一个以病人关系科命名的科室。

甚至在媒体的报道里,还有一个特别秀气和另类的问题:“病人关系科是看什么病的”。

2病人关系科做了两件事

年7月1日,医院成立并正式试业前做了两件事,这两件事都与病人关系科有关。一是试业演练,二是购买医疗责任险。

试业演练有两次,6月18日和6月25日,每次都包括医疗纠纷医闹处置的演练,最值得提起的是,演练时找来的是香港大学学生,据说是话剧系的学生,他们比医闹的群众演员专业多了,简直是比我们看到的正式医闹还要好看,这一点可从后来的香港学生“占中事件”得到很好的佐证。

香港学生对医闹的认识已经是敌我矛盾了,所以当时一位澳大利亚来深圳的医生70岁了,他哪见过这个场面,完全被这个演练搞懵了,抓住我的手用英文唠唠叨叨地说“一群疯牛冲进了我们的瓷器店,都碎了”,我看他确实心碎了。

从演练事件可看出,香港医生对大陆行医环境的恐惧,对大陆环境下病人关系的一般认识,那就是敌我关系,是好恐怖的。

因为他们听说大陆的医生看病要先问病人公费(医保)还是自费,有些什么莆什么田系的医生更直接问“你带了多少钱”,而病人则回应“我是自费的,少收点钱哦”,或者“我没带钱,你就不给我看病吗,看看你们医生什么医德!”这是活脱脱的讨价还价,这哪是什么客户关系,病人关系连客户关系都不如。

你看见过花店开业搞试业演练,演练什么抢花的吗?你看见过宠物医生开业搞试业演练,演练什么动物大巡游的吗?病人关系确实是欲说还休的超级版本。

另外一件事就是正式试营业前医疗责任险的购买。年6月30日23时59分即年7月1日零时生效的MALPRACTICEINSURANCE,这可是当年不按常规程序、以紧急程序,在6月30日当天下午6时通过单一采购来源,医院历史上第一单国际医疗责任险、理论上可以赔付病人一个亿赔额的保单。

这个保单可是屌炸天了,最高一个亿赔额,了解我们法律实践的同行都知道,医疗官司比如死亡病人的官司,当时在深圳可能也就赔个一百万,还是全国最高水准。

而你一个亿,这就受到很多同行的嘲笑,说什么不懂国情、傻子才买医疗责任险、买得多赔得少……都觉得买亏了,或者是香港人用深圳政府的钱不心痛。

总之,把医院的钱用在后事的补救上、医院医疗事故的赔付上、医疗差错的补偿上,是很不应该的,我们的医院的钱是用来发给医护人员的,因为医护人员是为人民服务的。

而深圳的同行都对我说这是一国两制的好处,因为他们说“医院买医疗责任险一年80万元保费,而去年保险公司才赔70万,医院亏了10万,而且出了官司还得自己处理,院长还要出面,买保险不划算,所以今年就不买了。”

天啊,这是医疗责任险?我们买卖产品,还想搞个中国人保承保,旅游还整个旅游意外保险,目的都仅仅是希望客人买得放心,难道买保险是为了赔付的?

我一直以为只是同行故作不明白,后来医院审计,审计的专家竟然也提出这个问题,“你-年购买医疗责任险万元人民币,同期保险公司直接赔付病人90万,这个保单有问题!”这是浮躁社会的悲哀,一切向钱看的悲哀?他们真不知道,医疗责任险的后续赔付可以赔穿的,—医院保险公司赔付额,就已经远超保单价格了。就好像一次航空意外,赔付可以让航空公司直接倒闭关门。

难怪病人会问我“赖医生,你看这个病要多少钱?”而不是“赖医生,你的诊金是多少?”。说出诊金是对医生的尊重,说这个病值得多少钱,是病人在权衡看病的得失,贵了就不看了,因医院诊所是不负责的,出了事也可能不赔钱的。

维护受损的客户关系是任何一个机构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任何基业长青的公司首先考虑的问题。

购买医疗责任险是天经地义的事,医院年6月30日不按程序购买医疗责任险是最伟大的事,因为那是对病人负责,当然也有“如果没有医疗责任险,香港医生就不来深圳行医”的潜在逻辑。

医疗责任险就是医疗界的交强险,强制责任险,任何一位执业医师开业执业,都必须购买医疗责任险,这是国际惯例,更是对病人这个客户的尊重。

所以说,医院开业前病人关系科做了两件事,一是防医闹的演练,二是购买医疗责任险,这两件事可以深刻反映香港人眼中的大陆医疗环境,大陆的病人关系。

3病人关系科有个男公关

在医院开业前的四个月即是2月27日下午,在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会议室里展开一场充满了火药味的论战,论题就是投诉和医疗纠纷应该归哪个副院长管,最后竟然唇枪舌剑起来,总之就没人愿意管。

大陆方面要求港方的医疗院长管,港方要求大陆的常务副院长管,因为这毕竟是大陆政治环境的一部分,竟然没有讨论出一个结论。

继而开始讨论这个科室名称应该是什么,有人建议叫医患纠纷办,有人建议叫社会工作部,还有人建议叫公共关系科,最后趋于一致的就是公共关系科。

我参与了这次会议,所以冥冥中早有注定,我成了第一任公共关系科主管(经理),直接隶属于行政副院长,因为医疗服务副院长和政府关系的常务副院长都不愿意管。

在开业前,医院管理高层决定使用香港统一的科室名称“patientrelationsoffice”病人关系组,当时开科时还有另外两位同事,因为都穿黑色衣服,也有人称黑衣三人组,感觉像黑社会的山口组,就这样我成了病人关系科首任主管(经理)。

当时的行政院长为了忽悠我去医疗纠纷这个火山口坐镇,给我许诺了更牛的名称,不叫经理,叫CEO(ChiefExperienceOfficer)首席体验官。不过,大部分深圳的同行,都叫我男公关。

即使在香港,这个职位大多数都是高级护理经理或护理人员担任的,没有医生担任的,但在大陆还是需要医生来任职,因为医疗环境大大不同。不要小看病人服务的首席体验官这个称呼,这可是世界潮流。

年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医院设立首席病人体验官(ChiefExperienceOfficer),开全球之先河。最近与医院合作的,美国洛杉矶西达赛奈医学中心,也一样设有病人服务首席体验官。参见:

快讯

头条:医院设立CEO“首席病人服务体验官”,不是医生护士也可应聘,这是真的吗,我们约起来原创赖光强病人关系3天前

要让病人有感知价值,要让病人有信任,病人服务的体验无论是感官体验,还是设备体验以及服务体验,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从这点来看,医院是实实在在地重视病人体验。

自从我任职以后,就变成一个经常回答问题的角色,病人总是有很多问题要问,比如我经常被问的问题有三个:

第一,“你是香港人吗?”我这个职位非要香港人来做吗?

我不理解,只会搞笑地回答“你猜猜看”。

第二,“你是院长吗?”

我想病人需要一个确切的回答,不能再让他猜下去了,因为我每天穿西服打领带,所以我说“难道不像吗?”

这两个问题都是挑衅的问题,

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

“你有没有责任,医院有没有责任?”这个问题最好回答。

“我说没有、你一定不信,我说有、你会觉得我太轻佻了,这么重要的事怎么可以现场回答呢,统一回答就是给我时间,我给你一个书面答复。”

“那要多久?”

“一个月……”

“不行!”

“一周……”

“不行!”

“三天……”

“不行!”

“一天,只是一天出的报告,可能不全面。”

经过六年的训练,我早已练成回答问题的高手。病人关系科就是完成病人投诉抱怨以及纠纷的跟进,去履行服务挽回的病人体验部门。

我们知道在企业里,有做销售的,也有做售后的,病人关系科就是做售后的。医院或诊所不应该做售后跟进吗,慢性病人不应该全程管理吗,投诉抱怨的病人不应该好好重视吗?

4什么是病人

回到刚才媒体的问题,就是“病人关系科?是看什么病的”。回答之前,我们应该讨论一下什么是病人,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用患者、有的人用“病人”。仔细想来,这还是一个问题。

年12月29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推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教授《关于将医学教材及医学出版物中“患者”一词统一更改为“病人”的建议》,这一建议迅速在APP上达到了4.5万人次的点击量。

原来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老一辈医学家吴阶平院士、裘法祖院士等5人联名向原国家卫生部及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办公室写了一封信,建议将医学教材及医学出版物中“患者”一词统一更改为“病人”。

理由是在我国早期医学典籍中并无“患者”一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患者”一词才在关外出现并传入关内;因此,“患者”一词与日本侵占我国东北的殖民时代有着很大的关联。

此次陈孝平院士的建议激起热议,马上有北京大学医学部王一方教授与陈孝平院士商榷:请留住“患者”称呼。

王一方教授从“患者”词语的溯源,患者与病人的语义之差以及两者的语用之差,还包括医学术语的标准规范化等四个方面,要求留住“患者”称呼。各位看看,这还真有学问呢。

不过,对于我而言,我觉得病人更顺口、更接地气,“者”总是给人一个太正式的感觉,比如说“作者”,好像说的不是一个人,“作家”就是一个人。

而病人,是有病的人,强调了需要照顾的社会地位,而且病并不见得都是有病,病可以是一个动作,感觉有病、快要病了的人。那么这样可以让有些强调“到医院的人不见得都是有病的人,可能是健康人”的说法也得到满意。

对了,病人关系科到底看什么病,根据我的观察和我的实践,病人关系科大抵是看后悔病的。

我想我是一个后悔病的诊治专家,大部分来投诉抱怨的人第一句话,往往都是“我医院”。

当然也有同事很绝对地说,病人关系科也看“神经病”,医院规定,医院安排,人家都没意见,就你有意见,你不是神经病是什么病?

实际上,我们应该很感谢这些后悔病和神经病的病人或病人家属,如果没有他们,医院的变革。如果不能很好对待、很好处理、很好尊重病人客户的意见,病人怎么会介绍他/她的朋友亲戚来你这里,病人怎么医院或诊所接受如此服务?

无论是后悔病还是神经病,我们都要把他/她当作客户来对待,只有尊重他/她们,我们才能期待他/她也能尊重我们,依从我们的建议和治疗意见、治疗方案。

5病人关系相关联的是服务吗

很多人都反对将医患关系定位为服务关系。

王辰院士说:“社会有一点误区,就是认为医患关系的医疗行为好像是一种服务,甚至有点像商业服务,这在根本上是不对的,医疗问题的本质是照护,而不是服务。”

也有专家说,医患关系不是买卖的服务关系,医患关系不是一个消费关系,医患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等等。

我们无意加深讨论这个话题,根据我的七年病人关系管理经验,病人从未暗示或明示他们与医生是服务关系?是消费关系?是合同关系?

是我们想多了!因为病人从来都说,医院谈、不找你医生谈,我只找诊所谈、不找你个人谈。

你看病人多聪明,医院和诊所是收费的,医院和诊所是提供服务的,医院和诊所是有得选择的,他们可以找医院医院,可以找这个诊所也可以找那个诊所,医院诊所服务的质素(包括有不同质素医生的选择)的不同,他/她们选择了你们。

所以不要混淆医患关系中的服务关系,请注意我们的专业人士说医患关系不是消费关系不是服务关系,我们都认同,但是此中的“医”指的是医生护士,指的是医学专业人员,医院诊所。

医院诊所从来都是服务主体,医院诊所基于它的专业存在,本应提供专业的服务,现在却利用“医”这个定义的模糊故意混淆服务的存在,如果这个“医”医院诊所,那么医患关系就是服务关系、就是消费关系、就是合同关系。

不过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医院绑架,被编制化、被固定合同化,医生不是自由执业的医生,他当然愿意医患关系不是服务关系,因为他是甩手掌柜,出了事,医院处理。

而医院也不笨,出了事,医院一点、科室一点、个人一点,简称三方各负责一点,这就是我们的病人关系现状。

医院/诊所的病人关系,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提出病人关系就是服务关系,这也是我喜欢用病人这个词的原因,没有人用“医患关系”改成“医病关系”,所以病人关系是一个很好的词,可以明晰医生护士等医学专业人员、医院、病人三者的三角关系。

那么多点执业的医生可以尽其心力照护病人,医院诊所可以尽其心力服务病人,做好售前和售后,病人可以放松紧绷的心、松懈医院服务、去遵从医生医嘱,多么和谐的病人关系啊。

我们要努力,医院诊所购买医疗责任险和营造好服务环境,鼓励医生护士药师多点执业出来自己干,舒坦地赚着属于自己的钱,负责任地照顾他/她的病人。

6病人是有价值的

作为病人关系科的主管,我要为新员工培训沟通技巧和纠纷处置指引,在过去的七年中事实上为约-人提供了近百场次的新员工培训,我有机会与很多同事同行一起讨论病人关系的诸多主题。

比如你会把你的手机号码给病人吗?病人是谁的?如何才能让病人满意……我很意外,有很多同事脱口而出的都是大实话。

“我为什么要把手机号码给病人,那是我的隐私”,好像给了手机号码,就被人偷窥了似的。

又比如病人是谁的,“医院的,医院打工而已”,你看看我们的天之骄子-医生们,医院的打工者,你怎么会期待医生们会为我们病人负责。

还比如如何才能让病人满意,“为什么要让病人满意,谁让我满意,工资薪水这么低,诊金还不如上门通下水道的工人”,这叫什么回答。

这里有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医护人员怎么看待病人。在上述对话里,你能看到白衣天使的风采?你能看到医者仁心?

也许医护人员都是口不对心的,但是言为心声,我很害怕这种针锋相对继续下去,就比如有个护士受了委屈,而病人大叫“我跟你没完”,护士也大叫“我也跟你没完”。

太多戾气,让医院诊所受到了污染,我们本应有个专门的客户关系部或售后服务部去对接这些戾气,却让我们只懂技术的医生护士,承受了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仍然回到那句话,病人是谁的,如果说病人是我的,情况会不会不一样。

我在多年的病人关系管理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有六个字“谦卑、专业、宽容”。

待病人谦卑,视病人如领导、如客户、如老师,这是我的病人、我的领导、我的客户、我的老师,你做到如此谦卑,病人还会舍得投诉你?心疼你还来不及!

对病人像领导和客户那样,因为他们是发钱的或送钱的,你会对领导或客户说“投诉一楼左转”?

对病人像对待老师那样,那么做错事的学生,有什么是老师不能原谅的?这样就不会有医闹了。

更何况病人就是我们的老师,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没有病人哪有我们的经验、哪有我们的成长。

医院诊所的同行要专业的对待病人关系,要“有时去道歉,常常去示弱,总是去承担”。

错了就错了,该道歉就道歉;

要示弱,生命有那么多未知领域,我们要承认我们的不足;

要承担,我们承担起照顾我们的病人的责任,承担起我们专业人士教化培育群众的责任。

我们专业人员要宽容些,不抱怨、不埋怨、不仇怨,因为病人是有价值的。

当我们从口、心、行动上做到了病人是我的,病人与你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从你的病人到建立病人关系,再到病人保留。

病人有了保留的长期关系,当然会更满意,治疗效果也会更好,有了满意就会产生病人推荐,同时这些长期照顾的病人遇到不满意或意外损害,也更容易修复受损的关系。

这就是所谓医院/诊所病人关系的4R,relationship(关系),retention(保留),referral(推荐)andrecovery(恢复)。

从这4R可以看出病人的价值,更好的关系、更长时间的照护、更多的推荐或复诊,以及更容易处理因医疗意外或差错要去修复的受损关系。

这些行动中实现的病人价值,会产生更多的病人满意;有了更多的病人满意,会建立更多的病人关系,医院诊所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病人价值就是股东价值,视病人如同股东,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结起来,病人关系管理是医院诊所管理的必修课,我们应当重塑病人关系,从而实现病人价值和股东价值。

看了就点赞,是好兄弟

马上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ngjiuye.com/yspc/6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