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的基础法律关系不同
人身损害一般发生在雇佣、帮工、承揽过程以及一些意外事件,如打架斗殴、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高空坠物等事件中发生的身体损害。工伤赔偿的前提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换句话来说,工伤赔偿发生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
2.赔偿标准不同
现行法律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已没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分,均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但具体系数、计算方式有所不同。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受害人可主张精神抚慰金,而工伤待遇没有精神抚慰金一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人单位未为受伤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无法支付相关工伤待遇,此时应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向受伤员工(或直系亲属)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3.适用法律不同
工伤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及配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而人身损害适用《民法典》及人身损害相关司法解释。
4.处理机构和程序不同
一般人身损害属于侵权行为,相应的纠纷应依法在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工伤纠纷则属于劳动争议,依法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工伤纠纷经过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劳动仲裁后,如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5.伤残鉴定机构不同
人身损害程度由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根据不同损害事由适用的标准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或《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工伤则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适用的标准是《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6.举证责任不同
在人身损害案件中,受害人对所受伤害以及工资标准负举证责任;受害人无法举证或证据不充分的,则要承担不利的后果。工伤纠纷中,对劳动者所受伤害是否工伤、劳动者工作年限以及工资标准有争议时,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举证不能的,则直接采信劳动者的主张。
7.关于是否存在过错的区别
在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一般都会涉及过错责任分担,根据侵权双方过错大小确定不同的赔偿责任比例。工伤纠纷中则不存在过错问题,只要属于工伤,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则要分别依法承担支付、赔偿责任。
8.是否可以一次性赔偿的区别
在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除后续治疗费外一般都是一次性解决赔偿问题。而在工伤事件中,5至10级伤残可以一次性解决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但1至4级伤残不能一次性赔偿解决,工伤保险基金还需按月支付伤残津贴。
9.二次手术费等后续治疗费由谁承担的区别
在人身损害纠纷中,后续治疗费由侵权人或加害人来承担。而在工伤纠纷中,5至10级伤残的伤者如果选择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其中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就包括二次手术费等后续治疗费,那么后续治疗费就由伤者自己承担。
10.关于时效的区别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时效为3年,从受伤害之日起计算,而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最长只有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