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晚上九点,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24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有关情况。
参加发布会的专家包括:
黄璐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仝小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张忠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医院副院长、第二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
聚焦热点问题:
1.中医药是如何参与湖北省疫情防控的,大致情况如何?
黄璐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救治患者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的要求,推动中医药发挥作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主要工作通报如下:
第一,制定中医药治疗方案。早在初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选派两批专家到武汉实地诊察病人,开展辨证论治,组织定制治疗方案,形成指导全国的中医救治方案。
第二,组建国家中医医疗队。截至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天津、江苏、河南、湖南、医院的医务人员组成3支国家医疗队,共人支援湖北。一医院,一支入驻医院,医院(2月14日下午正式运行),全国中医药系统共向湖北派出人。其中许多队员都有抗击“非典”的经历。近日,还将继续组建中医医院。
第三,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国家中医医疗队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药特色,累计收治确诊和疑似患者人,症状改善人,51人出院,22人符合出院标准转至缓冲病房。从临床观察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轻症患者不适症状消失较快,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各期病人对中医药介入治疗满意度高。我们边救治,边总结,筛选有效方药,优化救治方案。目前,湖北确诊病例的治疗中,中医药参与度在75%以上,全国其他地区的比例超过90%以上。
第四,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国家中医医疗队研究制定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集中隔离观察点,隔离人员及有需求居家密切接触者中医药防治方案,发放五种中成药和三个协定处方汤药,由武汉市指挥部组织实施,目前累计发放11万余份。下一步将推动中医药深度、全过程介入救治,提高参与率,提升救治效果,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贡献力量。
2.现在群众对中医药比较认可,请问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针对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药治疗介入的最佳时期是什么?
黄璐琦:
当前,中医药防治疫情主要发挥了五个方面作用:
一是对患者开展分层干预。对医学观察期患者推荐服用中成药,居家隔离。对于集中隔离的疑似患者,按照中医诊疗方案协定处方尽快给予中药治疗,做到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率,切实落实关口前移。
二是重症患者的中西医协同作用。医院救治的临床病例数据分析可以明确:重症患者治愈时间缩短,治疗时间近1/3,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脱离吸氧时间平均缩短2天。
三是康复中整体调节作用。重症出院患者整体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尤其是咳嗽、乏力、口干、腹泻呕吐等主要重症出院患者整体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但多数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肺部炎症、食欲不振等,我们为出院患者配送中药颗粒剂,继续巩固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改善率70%,患者回访效果满意。
四是预防中独特作用。在隔离防护的措施基础上,选择有提高正气、药食同源的中药产品,太极拳等传统强身手段,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膳,传统防病知识的采信等,均明显增多。
五是满足民众对传统医药的需求,一定程度缓解疫情下民众心理的恐慌。我们临床调查显示:重症患者80%以上主动选择中西医治疗,轻症患者90%以上希望中医干预,隔离人群大多要求中医药传统手段及早介入,经治疗出院病人对中医药相当满意,居家人群中医介入和心理关护后,情绪稳定。
仝小林:
住院的病人来自于隔离点,隔离点的病人来自于社区,所以我们整个中医药的防控必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介入、全程干预”,把新冠肺炎阻断在萌芽中。中医常讲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包括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对于新冠肺炎,对于密切接触的病人,重点是要预防,防止新冠肺炎发生。在新冠肺炎初期就开始吃上中药,防止由轻症转为重症;到了重症期,就要中西医结合救治减少死亡;到了恢复期,通过益气健脾、益气养阴、化痰通络这些方法,包括一些非药物的疗法,比如火罐、针灸、刮痧、食疗、心理治疗,帮助恢复。但现在很多群众对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还够不了解,在第一时间没有用上中药,所以应该大力宣传“治未病”的思想,知道了怎么防治尤为重要。
3.在国家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的诊疗方案中,均有中医治疗方案。请问中医药治疗轻症、重症的效果怎么样?
张忠德:
中医药在治疗轻症方面,主要表现为中药在病人退烧、减少咳嗽、咽喉痛、乏力等方面改善作用比较明显,而且见效比较快。而在重症患者治疗中医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在改善重症的主要症状方面,如改善重症病人剧烈的咳嗽、呼吸急促、胸闷、发烧等。第二个是在能减少轻重症向危重病的转化,而且重症病人向普通病人转变的几率比较高。
广东医疗队接管70张病床,从1月29日到2月13日总共收治了个病人,其中重症病人85例,危重症病人14例,轻症病人8例。目前我们出科的病人41例,其中包括出院的19例,还有22例是符合出院标准,住到了缓冲区。总共例服用中药之后,症状明显改善,而且在缩短病程方面也有效果。
黄璐琦:
医院重症患者的救治情况。截至2月14日中午12点,中国中医科学医院负责床位42张,共收治患者86例(其中重症65例,危重症21例),目前出院33人,其中纯中医治疗8例。数据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核酸转阴性的平均时间比西医组显著降低;中西医结合在发热、咳嗽、乏力、咽干、食欲减退、心慌等10项临床症状、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实验室指标等的改善优于西医组,且中西医结合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西医组。
4.中西医在治疗新冠肺炎中是如何结合的?显示出怎样的成效?
张忠德:
在中医方面,我们通过“中医组合拳”,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以及中医的传统疗法针灸、八段锦等进行综合治疗,为抢救危重患者搭好平台、赢得时间。
在西医方面,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在患者生命支撑、控制并发症,比如重度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等方面发挥优势,让中西医协同起效,发挥1+12的效果,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人的救治率,减少死亡率。
5.在一些隔离点接受医学观察的人员也根据需要吃上了中药,这些人群吃中药有什么意义?
仝小林:
隔离点包括四类人群,第一类是密切接触者,第二类是发热的病人,第三类是疑似病人,第四类是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中医药在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密切接触者,通过中成药来预防可以减少发病或者不发病。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要千方百计地维护身体的正气,防止外邪的侵入。在已经有发热,但是还不能排除是新冠肺炎的患者,我们推荐用第五版中医诊疗方案中的中成药来降温。对于疑似病人、新冠肺炎的轻症,我们推荐在隔离点大范围应用协定通治方。协定通治方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理,抓住核心病机和主要症状来拟定的方子。目前协定通治方在武汉市大面积使用,反响很好。
6.现在已经有多人经过积极的治疗治愈出院。请问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期能发挥什么作用?
黄璐琦:
中医对肺功能康复具有传统优势,我们已经建立了肺康复中防治皆宜的传统疗法。如呼吸训练(调气、养气、练气、采气)、耐力训练(虎扑式、交替鹤立)、排痰训练、放松训练等。这些成熟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医疗队对出院患者都配备了恢复期中药以及中医肺康复指导,可明显改善患者后期存在的气促、喘憋等症状。我们已形成制定了中医药康复的技术方案,希望能提高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发挥中医药在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7.目前不少患者在方舱里打太极拳,专家们有什么看法?
张忠德:
目前我们在病区开展了一系列传统的中医疗法(外治法),包括针灸、八段锦、耳穴贴敷、耳穴压豆等,显示了很好的疗效。患者住在隔离病区后,有焦虑、失眠、腹胀、没有胃口等症状,在采用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后,这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比如八段锦、太极拳能明显增强患者体质,加快疾病康复,对患者的恢复是非常有益的。
8.2月13日的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请问如何深度介入?
黄璐琦:
关于深度介入,我想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继续扩大中医药参与面。湖北方面的中医药参与率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希望湖北省、武汉市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精准的手段,推动中医药深度参与到救治中,让更多的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吃上中药,扩大中医药救治面。
另一方面是持续提升临床疗效。目前,从国家层面,对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病毒肺炎,建立中西医会诊制度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这些要求,加强和西医同仁的沟通协调,促进中西医协同,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治疗上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文:健康报记者王宁
编辑:管仲瑶
审核:陈会扬曹政闫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