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年医保改革将会有哪些新政策?作为医改重头戏之一,医保控费开始打响年医改“第一枪”,近日,多地启动按病种收费,医改最新消息。
近日广西、浙江、四川、河南等多个省份密集发布扩大按病种收付费范围的通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近三分之二省份已经实施或正试点实施按病种收费。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变化意味着我国医改正迈出实质性一步。
按病种收费,即从患者入院,按病种治疗管理流程接受规范化诊疗,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后出院,整个过程中发生的诊断、治疗、手术等各项费用,都一次性打包收费。医院按此标准收费,医保基金和参保患者按规定比例付费。
年以来,支持按病种付费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年初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年年中,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从年起,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年底,安徽、山西等多个省份陆续出台政策,按病种付费试点范围扩展明显提速,进入年,各省推进速度更是大大加快。
从各省目前落实情况来看,推出的看病“打包”套餐均覆盖百余病种,且多为常见病。“按病种收费有利于患者,可降低患者看病负担,同时对治疗费用也能提前预知。”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顾雪非认为,医保管理部门通过改革支付方式,实施按床日、按病种、总额预付等多种综合付费方式,原则是“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目的是为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情况下主动控费,实现医保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当前的问题是,在提高医疗服务收费和降低药品费用之间陷入死结从而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医疗服务价格没有提高之前,医院的药品费用和检查收费,医院将无法生存。医院药品费用没有切实下降之前,政府部门又不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担心导致医疗费用进一步上涨。
随着深度老龄社会的步步逼近,收少支多将成为医保基金的新常态。事实上,目前对于医保部门而言,开源空间并不大,费用控制也就成了医改一条必经之路。
朱恒鹏表示,在全民医保条件下,相当比例的看病费用由医保机构来支付,为避免医患双方的过度医疗倾向,应该尽可能避免按照服务项目进行支付的付费方式,而采取其他一系列更为科学的付费模式。国内部分地区的试点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城乡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门诊付费可以尝试采取按人头付费的制度,住院付费可以采取总额预付和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制度。这些制度能够有效地缓解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现象。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继续扩大。截至12月31日,在全国所有省级平台、所有统筹地区均已实现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接的基础上,全国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已有家,90%以上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已联接入网,超过80%的区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流程:
1)参保人员在跨省异地就医前,需单位医保专管员、本人或被委托人按规定到医保经办机构进行登记备案。
2)医保经办机构将异地就医信息逐级上传,形成全国异地就医备案人员库,供就医地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获取异地就医参保人员信息。
3)录入备案信息后,参保人员便能在本人备案、已开通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的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实现直接结算。
也就是说,所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人员,只要正确办理了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业务并在参保缴费状态正常的情况下,都可以申请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