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因患胆囊结石等医院(医院)做手术,结果胆道损伤反复感染,又多次手术。经鉴定,医院不适当扩大了手术范围,且手术记录主要内容不真实,构成医疗事故。记者12日获悉,北京市二医院赔偿张女士76万余元。
二中院审理查明,年12月30日,张女士因“间断右上腹痛半年”医院进行B超检查,显示“分割状胆囊”。年1月12日,医院住院治疗,入院诊断为“胆囊占位、胆囊结石”。1月15日,医院为她做了“腹腔镜探查、胆囊肿物切除、肝部分切除、胆肠吻合术”,1月22日出院。此后,张女士因反复感染发热,先后进行左肝管介入、胆道镜左肝管扩张等多次手术。
张女士于年8月起诉称,医院在给她做胆囊结石切除手术时擅自变更手术方案,且操作不当,造成她胆道损伤,又经历多次手术,身体健康严重受损。她要求医院赔偿医疗费等共计万余元。
医院辩称,其诊疗行为不存在过错。张女士术后出现感染发热,属于无法避免的手术并发症,且在术前已向张女士告知,故不同意赔偿。
一审期间,医院提供的手术记录真实性提出疑问,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鉴定后认为,手术记录中主要内容不真实。比如,张女士手术前两次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大约(4.5-5.8)×(1.6-1.7)cm,与手术记录的胆囊2×2cm有明显差别;医院对于胆管的解剖位置记录也不真实。
此后,张女士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西城区医学会认为,医院对张女士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不充分,告知不够;术中对病情判断有误,不适当地扩大了手术范围,造成胆道损伤,且处置欠妥当,导致术后患者出现胆道狭窄,反复胆道感染,肝脏损害,已构成医疗事故,且医院应当负完全责任。
年2月,西城法院判决医院赔偿张女士医疗、残疾生活补助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76.7万余元。
医院不服,上诉称手术记录真实客观,描述可能不够严谨,对鉴定结论不服,坚持称其没有过错。
二中院认为,医疗行为涉及医学专业知识,应由专家进行评判,故司法鉴定意见书是处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重要依据。医院未提供充足证据推翻鉴定意见,法院对鉴定结论予以采信。
因一审法院计算的住院伙食补助费有误,二中院予以变更,终审判决医院赔偿张女士76.4万余元。
回复“定金”,“交通事故”“工商登记”“买卖合同”“借条”“刑事”“买房”“拆迁”,“婚姻”“汽车保险”等关键字,为您推送更多精彩法律文章:
如以上文章没有解决您的问题,可直接留言咨询,每一条留言我们都会看到并作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