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

医院订阅哦

医疗服务工作事关群众健康和民生福祉。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年)的通知》(国卫医发〔〕73号)精神,在总结—年全省改善医疗服务经验做法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总体要求

大力弘扬“恪守宗旨、救死扶伤,尊重生命、崇尚医德,尊重科学、精益求精”的新时期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年)》为统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打造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为主线。一手抓改革,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一手抓改善,通过巩固成果、创优服务、宣传引导,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

工作目标

至年,在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巩固推广改善医疗服务有效举措,将其固化为制度机制。探索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与管理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利用3年时间,努力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社会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主要任务

(一)健全落实五项制度

1.预约诊疗制度。医院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简化预约诊疗程序,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鼓励推行“非急诊全预约”以及预约医生看病不分场所、不分时间的“全时空”诊疗模式。鼓励医院通过组建医疗集团,将门诊服务前移至社区。至年底,全省医院预约诊疗率≥70%,复诊预约率≥80%;至年底,全省医院预约诊疗率≥80%,复诊预约率≥90%。医院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医院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间手术预约服务,探索提供预约停车等延伸服务。

2.远程医疗制度。全省所有医联体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强化远程医疗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提高危急重症救治效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适宜患者能够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推动完善与服务价值相匹配的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与医保补助政策。

3.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湖南省按病种收付费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控制出径率。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充分发挥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控费作用,规范诊疗行为,保障患者权益,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疗机构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确保临床诊疗行为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4.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各地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医疗机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5.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设立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需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医院可与社会关爱组织等合作,提供体现专科特色的志愿者服务。

(二)深入推行五项服务

1.推行多学科诊疗服务。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全面推行多学科会诊。确定一批省级疑难病会诊中心,建立健全疑难病远程会诊网络。鼓励医疗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设立多学科联合诊室和诊疗区,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中医医疗机构要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2.推行综合急诊急救服务。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在二级及以上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并实现标志标识、救治流程、制度规范“三统一”和人员培训同质化。医疗机构内部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危急重症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覆盖全省、规范高效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网络。

3.推行连续性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医疗机构间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强化协作,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并完整记录健康信息。逐步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统筹供给的分级诊疗格局。加强患者随访工作,在门诊窗口或办理出院手续时开展即时满意度评价。通过电话、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ngjiuye.com/ysfx/1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