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鉴定年第6期要目

北京哪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中国司法鉴定》年第5期要目

《中国司法鉴定》年第3期要目

《中国司法鉴定》年第1期要目

《中国司法鉴定》年第6期要目1.刑事错案中科学证据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及其控制路径谢步高(1)2.技术事实认定的二元机制研究——兼论技术调查官的制度张力易旻、胡泽斐(10)3.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周莉英、陈航、向平等(17)4.丙泊酚不良反应及法医病理学研究现状周玉翔、罗海玻、张建华(28)5.磁珠直接吸附DNA方法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郝晓明、苟春宝、张郑等(35)6.彩色激光打印文件上跟踪暗记研究——以柯尼卡美能达mc为例胡萍、成磊(39)7.基于3D形状轮廓测量仪和静电压痕仪的印文形成方式检验技术研究郭媛媛、施少培、杨旭(48)8.基于AFIS的汗孔特征稳定性研究左琦、周宇(55)9.论我国新精神活性物质监测评估系统完善徐多麒、常林、向平等(60)10.司法鉴定乱象的法律规制——以文物司法鉴定为例马杰(66)11.阐释与补阙:“鉴定——审判”模式的逻辑展开程军伟、胡翔(70)12.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新版CL08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分析高俊薇、唐丹舟、鹿阳等(74)13.四川省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鉴定现状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年样本的分析魏洋、程文玉(80)14.颅脑外伤后P应用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张运阁、李春晓(86)15.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与司法鉴定协作机制的探索杜心全、刘丰(91)16.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死亡鉴定1例谭晓辉、岳霞、李佳等(95)17.类“病理性纵火”法医精神病鉴定1例汤涛(97)18.新生儿脑瘫医疗损害鉴定4例唐弘、徐洪新()19.《中国司法鉴定》年总目次()1.刑事错案中科学证据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及其控制路径作者:谢步高(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内容提要:科学证据因科学性特征,成为21世纪司法证明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刑事错案中科学证据问题的不断披露,科学证据的科学可靠性受到极大质疑,但对此问题在法律人和法庭科学工作者之间却有着明显的认识差异。为此,首先从近些年司法实践入手,客观呈现科学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为全面认识科学证据可靠性提供一个合适视角和基础。其次,以公开报道的错案实例为研究样本,整理归纳出与科学证据相关的71起错案,梳理出错案中科学证据相关问题,并对其进行类型化分析,探究错案中不同科学证据问题的成因。最后,结合科学证据特点及其在错案中的应用情况,探讨预防错案中科学证据问题的合理控制路径。关键词:刑事错案;科学证据;实证分析;控制路径2.技术事实认定的二元机制研究——兼论技术调查官的制度张力作者:易旻、胡泽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高校物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检察院)内容提要:司法证明活动中裁判者通常会面临技术事实认定问题,法官专业技术瓶颈所造成的认知与判断障碍致生技术事实审理困境。当今我国知识产权法院设置的技术调查官制度,以科学的定位、全程性的技术评价与组织、合理的职能配置,使得裁判者在不影响其职权行使的同时,借助于技术专家的全程辅助,明晓、提炼认知盲区所隐含的要件事实,从而较好地弥补证据调查和诉讼证明所推进的诉讼程序短板。技术调查官制度所体现的优势,应当具有足够的活力和张性,通过知识产权法院的运行和经验总结,可以作为技术事实调查制度实践探索的重要参照。独立、居中的技术调查官制度与司法鉴定保持良好的衔接,同时促进司法鉴定领域规范化进程。关键词:技术事实认定;技术调查官;司法证明;司法鉴定;技术评价3.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作者:周莉英、陈航、向平、乔正、刘万卉、卓悦、岳琳娜、施妍(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烟台大学)内容提要: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和兴奋双重精神作用的化合物,以苯乙胺为母核,通过化学结构修饰合成苯乙胺类衍生物以规避法律的管控,其药理作用与传统毒品相似,甚至毒性更强。滥用苯乙胺类物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高血压、呼吸抑制以及幻觉等症状,甚至发生严重肢体缺血、肝、肾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ngjiuye.com/ysff/6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