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车问答我的收入不高,是否应该买车

踢车帮

只为爱车的你!

踢车问答

踢车帮的小伙伴们本周《踢车问答》的5个问题已到有请踢车夏东来为大家答疑吧!

踢车问答第73期,火速戳开收听!

本周入选的5个问题如下

问题1

养乐多: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的美国,曾经在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特别辉煌,而且一度是世界汽车设计和技术的标杆。为什么美系车和美国汽车工业进入21世纪会变得如此衰败和没落,凯迪拉克和林肯这样的曾经世界豪华领先品牌、福特这样的工业先驱都远不如后辈的日系车出名和流行呢?肌肉车、美式皮卡、全尺寸越野车和美式全尺寸轿车今天为什么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几乎看不到,而且在美国也变得不那么流行了?

答:你观察到的这个情况,美国人自己在80年代就已经看到了,而且还是一位汽车大佬李·艾柯卡在他的自传里明确地,系统化地进行指出和论述的,他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样相当清晰和具体。他还在书中首次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这个口号。可以说,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深受这本书所提出思想的影响。

有趣的是,这位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商界领袖之一,汽车界声望最高、收入最高的CEO在年明确指出的问题,却一直存在。他所警告的情况,也无可避免地发生了。首先,对问题的观察透彻,准确;其次,预测准确;第三,解决方案合理可行;最后,说话的人无论地位、信誉都是一流的;然而,狼不但来了,还在不停地“吃人”。我觉得,这是个典型的“灰犀牛”案例。

想说清问题,恐怕观察的空间要更宏观才行。例如,美国整个传统制造业的外向性不足和策略性不足;地缘因素对经济的重大影响;国际政治对经济政策的决定作用;全球化进程的不确定性等等。可这些,我的水平和这的空间都达不到。就只能试着说点浅显的吧。

首先是成本。在汽车制造业,或者说传统制造领域,美国人均收入5万多美元,中国呢?美元左右吧。可是,都能制造出世界上一流水平的汽车来。那在中国应对成本压力的空间就远远大于美国。这种情况在十八十年代同样适用于德国、日本。

其次,美国的策略是倾向于到当地投资,而不是出口产品。因为它是世界第一强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的消费市场。这种利益交换的结果就是它必须保持最大的开放程度和自由贸易程度。别的国家,无论是之前的德国、日本,还是后来的中国,包括整个欧盟,都不能像它那么开放,因为都受不了外部竞争的冲击。二战结束的时候,只有美国有正常的国家能力,其它国家都残废了。那个时候,美国产品也没法在外部获得市场。后来,其它国家的发展,基本都是在美国的扶持下,扶持它们就是美国的利益所在,这本是一体的。

可长期来看,肯定不是等价的,随着时间推移,分歧就出现了:美国在贸易上,数十年来,是在让别国占便宜。而它则通过货币控制权来获取利益。可以说,是美国与各国达成的一个交易,各取各的利,也各付各的成本。美国的成本之一是传统制造业的没落。在过去的许多年,美国经济的增长在发达国家里是最高的,可是,中产阶级特别是蓝领的收入,却基本没有增加,这个代价现在已经逐渐开始变得难以承受。当各国自身的汽车产业发展起来后,这些美国资本的公司就逐渐被挤压出局。而美国国内主体公司的产品却缺乏在外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为出口而制造的。

可是各国可向美国市场相对很自由地出口和销售产品,于是美国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结果就是,剩下来的个个都是战神级别的存在。德国、日本的厂家把自己的能力练得非常国际化。结果,美国公司不仅在国内备受压力,在中国等新兴市场也缺乏战斗力。

不过,这个过程是比较缓慢和渐进的,美国公司的绝对实力依然不低,特别是逐渐从高科技领域获得新的助力。我觉得,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对振兴传统制造业是强大的底层支撑。只不过美国传统制造业由于曾经的发达而形成的贵族病需要巨大的范式转移才能治愈,这个过程相当艰巨。高科技的发展,在见识上,也为此提供了支持。问题在于,底特律怎样才能与硅谷对接,不仅是技术解决方案,还有思维观念。

问题2

彩虹Plus:夏老师你好!之前听你说了中国汽车的发展史,更想听一下你对中国汽车的发展现状是一个什么态度,咱们得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发动机现在都有哪些拿得出手的?我对吉利去借鉴沃尔沃的技术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这样的借鉴好像在一汽上汽和东风上咋那么不给力!合资那么多年也没啥像样的发动机创新技术。还是我了解的少?但其实他们有?

答: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自然是所有汽车公司的研发核心,结果就是把它弄的极端精密复杂。内燃机的效率早就通过物理学和数学计算出来了,现在表面看各种发动机科技玄妙无比,其实所付甚巨,所获甚微。当你听到一些神奇的发动机技术故事时,请千万明了,其对市场营销的价值远远大于对发动机功能本身的价值。

至于说国产发动机科技,我觉得,正是由于发动机被业界弄得极度复杂,才显得中国看起来好像落后很大,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也必须承认,落后是确定的。但我觉得是否有必要沿着外国厂商的路走,去发展发动机技术,值得三思。

吉利通过资本运作获得技术,然后重视应用领域能力的提高,我觉得十分有效。而技术研发的侧重,则放在如何将内燃机技术迭代,比如,与电力技术结合,突破内燃机的技术边界,而不是在边际效益很低甚至已经消失的边界内耗费资源。

别的公司,目前一汽红旗新在HS5上应用的2.0T发动机比较先进。上汽的发动机水平基本跟通用一样,因为是他们联合开发的。奇瑞的1.6T直喷发动机也终于应用了。中国车企的发动机技术,我觉得目前是已经跨过了最高的那道门槛,后边是对发动机的实际表现进行优化,特别是控制系统部分的优化,以在用户实际使用的效率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问题3

:夏老师,我一个月4千工资,是否有必要买车?挣这么点儿买车我觉得滑稽。或者买一辆4万左右二手车?这样应该靠谱点。或者继续坐公交,没事了租车开开。您说呢!

答:我买车的时候,月收入大约在~元之间,那是18年前的事了。以今天的生活成本状况,月工资元,我是绝对不会考虑买汽车的,因为根本没办法养车。新车保养一次几百块,付不起。旧车修理,一次几百没准上千,更养不起。一年的保险费几千块,怎么出?不上保险,出了事,弄不好直接就个人破产了。

汽车是个纯消费品,收入这么紧的情况下,与其去纯消费,还不如每月挤出一些钱去投资呢。当然,要做长期靠谱的投资,比如定投指数基金。收入少,大体上是因为年轻,职业生涯刚开始而已。后面会逐步提高的。而当下最重要的是把精力投在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地方。同时,通过稳健的理财实践,建立起对财富的认知和感觉,也是为将来打好基础。

人生发展无非是才和财,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消费无异于及时行乐,随时都可以,也不急于一时。

问题4

TheMonster:你好夏老师!近期看了些关于领克03四缸低速抖动和连续踩刹车,刹车不回弹导致踩不下去的视频。请问夏老师您试驾的时候有这样的问题么?有些人说四缸就是为了嫌弃三缸而出的赶鸭子上架的车型,为了迎合消费。品质不如三缸。是这样么?我本人是可以接受三缸领克的。希望解答近期准备购车。谢谢。

答:这种视频不足信。首先,如果是个车主,遇到问题是否去4S店检查维修了呢?是不是确认故障了呢?有什么能够证明其视频可信度的证据呢?之所以这样说,是强调一个对信息的识别。我把信息看作是统称,它像硬币一样一体两面,一面是信号,一面是噪声。至于具体是哪一面,就需要接收的一方进行识别和过滤了。

比如你看到这个视频,它只是拍摄的一段影像,很可能不真实。对其进行识别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不受这个拍视频的人控制的证据出现,比如“4S店对车辆故障的判断”,就是他没办法控制的。如果视频中不提供任何这类证据,那么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我试驾时,车况良好,没有任何问题。四缸和三缸的区别就是车型系列需要这样的品种。而1.5T和2.0T发动机都是跟沃尔沃车型共享的,这属于常规性质的车系内部分级别的一种安排。发动机本身也是同平台的,都是0.5升标准汽缸,1.5是三缸,2.0是四缸。为了提升1.5发动机的平顺性,在外挂部件上做了不小的努力,比如飞轮、悬置这些地方。

而对于消费者,就是一个动力性、平顺性、价格和油耗这些考虑因素下的选择,其中主要是价格因素。

问题5

刘向栋:夏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工程师,三十岁,现在开的是09年的帕萨特1.8T,计划换车,预算三十到三十五万落地的,主要用于上下班代步。家里已经有一辆SUV了只考虑轿车,觉得奔驰宝马太张扬,雷克萨斯太另类,也不考虑英菲尼迪和凯迪拉克。比较中意的品牌是奥迪和沃尔沃,不过A4L有点老,A6L有点贵,沃尔沃的S90符合预算,但是对S90后期的使用和养护成本有顾虑。

答:前些时候我接到沃尔沃的一个市场调查询问,希望了解我对沃尔沃60系列跟奥迪A4系列车型的比较和看法。而你的问题表明,认为“这两个品牌是较为接近的竞争对手”是有市场根据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先建议你稍微等个把月,因为沃尔沃全新一代60系列车型在中国市场马上会发布上市。我在美国试驾过一小段路,觉得挺不错的。现对于S90,S60是全新的,它们同为SPA架构,那么比较容易借助90的经验,在60上作出一些优化改进,另外,S60也是国产的,肯定得比90便宜。

从制造经验上讲,也会比较成熟。沃尔沃以前的营销策略是在整车销售上让利,在售后上赚回来。那是差不多20多年前我在做汽车售后业务时发现的。它的零部件价格和维修价格很高,甚至比奔驰宝马都高。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虽然售后服务的价格仍然不低,但已经合理多了。因为它已经属于吉利集团,也大规模国产了,本土化的进程比较快也比较亲中国市场。

由于沃尔沃现在的年销量是历史上最高的,所以它的制造成本也更易于控制,竞争力是在大步提升的。如果你能承担奥迪,那么沃尔沃也没问题。

本期踢车夏东给大家的问题

估计年,特斯拉的国产Model3就该批量上市了,你认为它会不会畅销?为什么?

上期问题的精彩留言

Today

我看好大众,我是新款迈腾车主,之前的车是桑塔纳,用了这两台车后最大的感受是大众车底盘是真扎实,尤其是桑塔纳给我印象很深,几万块的车,支撑确很足,给我比较大的信心,也就是说大众的车操控确实是不错的,无论是几万块的车操控也在同级别中出类拔萃。汽车发展到如今,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汽车的驾驶乐趣,但是又不想玩的过火失控,所以车的操控和均衡性都要有,而大众车恰恰是其中的翘楚,总结起来有三个特性,操控不错、各方面比较均衡、情商高。而车的耐用性虽然丰田高于大众,但是大众的车发展到如今也不是用用就坏,或者丰田的车只用不坏,总体上有差距但是没有那么大。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是大众旗下有好多豪华,奢华车的品牌,如宾利、保时捷、兰博基尼、奥迪身为这些品牌的大拿,技术的积累和经验的积累是越来越丰富的,所谓家大业大。所以我觉得大众会越来越牛,比丰田牛。

。。。

就这两个汽车公司来说,更看好大众集团的发展,大众集团旗下的子品牌更多,涉及低中高各个等级的汽车销售体系,且更多的是符合国人对于选择的标准——中庸,各方面均衡发展,毕竟中国还是全球第一汽车消费市场。另一个原因是大众将纯电动与混插作为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复合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丰田更多的是非插混(不可否认他的混动解决方案在当下状况确实很强),这个可能对于丰田以后针对汽车能源解决发展方向有着不小的影响。

随遇而安

我看好大众,我总结一句话,德系玩加大日系玩加价,大众是德系里玩加大最狠的,丰田是日系里加价最狠的!大众销量第一利润不是第一,说明大众还是蛮便宜的,丰田利润第一,说明丰田比较贵。很多人都说丰田质量稳定可靠,我想说大众也不赖,我身边很多大众车主质量也很好,反倒是大众各方面给人的体验更好,不论内饰做工还是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大众都很好甚至超过丰田,其实车是服务自己,功能性质量不那么差就行,每次开都喜欢才重要,而不是为了质量变得平庸,一辈子做个平庸的人。

haveamarket

我个人比较看好丰田(虽然我自称塑料德粉)。因为丰田在混动技术专利方面和混动产品的持续推进上,已经遥遥领先于全球。而大众近些年,换帅、排放门各种负面消息不断,好像深陷泥沼至今无法完全自拔,加之新能源车型推进乏力,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恰恰又是大众赖以生存的最大市场,这岂不是很讽刺?如果大众不能像本田那样在混动方面另辟蹊径,势必会将车企老大拱手相让于丰田的,而且差距会日行渐远!例如早期丰田的普锐斯,在美国俨然成了混动的代名词。

Rcz

大众和丰田可以说是德日这两个当下汽车业最发达国家的中流砥柱,谁也无法完全替代谁,本人更看好丰田多一些,理由如下:得益于布局早、本土化、宣传力度等等,大众在国内市场要胜过丰田;但在国外成熟汽车市场(抛开本国市场),以美国为例,得益于性价比、可靠性、燃油经济性、保值率等,丰田远胜大众,也有大众柴油排放门影响未完全消除的原因;TNGA架构可以说补上了丰田在驾驶方面的最后一块短板,且安全性大幅提升(参考国内中保研测试);随着国内汽车消费者理念的逐步成熟,主流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总有一天会意识到加长不意味着是好车、千篇一律的中庸造型未必那么有吸引力;且丰田在电动化、氢能源方面比起大众在布局方面有先机。然而在国内丰田在本土化、宣传力度方面做得不够好,销量排在日产、本田后,未来要看怎么弥补这一差距了。

DumboLi

个人比较看好丰田,为什么说有路比必有丰田车,而不是大众呢?丰田的可靠性可不是现在的大众能比的吧!还有丰田在混动这这块有这明显的优势,而且在TNGA平台架构下的丰田车已经有了一定的运动基因,凯美瑞,C-HR之类的,更加适合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大众的品牌效应已经慢慢褪去了,年轻的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所以,个人看好丰田!

刘志鹏

丰田可能会好点,整车质量很好,车毛病少,后期维护也便宜一点,电动技术也很好,很超前,并且还能把燃油机和电动机融合在一起,还能融合的很好,很难得,不管以后主流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丰田都不会拉下。最后说一句把车价定的再低点,有的车确实很好但太贵买不起啊。所以有好多人选择大众,车好价格也好。

王金波

夏老师您好,丰田和大众,都是知名大型汽车集团,不相上下。长期来看,丰田在中国市场会发力,其在管理及新技术研发和产品力方面略胜一筹,所以相对看好丰田一些。其实两大集团相互取长补短是最好的了。

陈刚

一个挂牛头(牛)标,一个挂vw(威武)标,都是有理想有目标的资本家,各有各的生存之道,看家本领,就看各位小伙伴的喜好。个人感觉,丰田车的造型样式新颖,符合年轻的口味,虽说技术相对保守,但耐用可靠,外表花哨内里平静,像是注意形象的理工男。配置在新架构下一点都不含糊,特别是安全配置,赞!大众车造型样式保守沉稳,适合商务更多一点,但也精致,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属于传统,号称新技术推广快,却有着一本正经的外表,闷骚。就技术,造型,使用环境和理念,我更看好丰田。

Next-Alex简适洁具

当然是丰田,大众为了在利润上超过丰田已经走火入魔,套娃的鼻祖,美其名曰平台化,搞的其他车企竞相模仿,真的是汽车爱好者的噩梦,现在业界少有的清流就是PSA和丰田了,可能同为亚洲人丰田的审美和理念更容易被国人接受吧,新的雷克萨斯ES极具性价比,的确是把市场调研做到了极致。像丰田这样坚持匠心,不为利润妥协,叫好又叫座的车型,何愁不会大卖。

我心飞翔zyxc

我比较看好丰田,因为丰田新能源混合动力已走在了前面,也符合现在的法规政策环保等大环境。丰田车省油、耐用、毛病少,也是有口皆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你说大众,丰田目前排名靠近,我认为大众来中国比较早加上没有民族情结,丰田毕竟是日本的很多人买车都有这方面考虑的。大众在中国销量远大于丰田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不过大众在中国销量占的比重最大,丰田是全球比较均衡。

Alexander_Chyi

大众集团和丰田集团,如果看高端车,大众集团旗下有宾利、保时捷、兰博基尼等顶级超豪华奢侈品牌,这是丰田比不了的。但如果是大众品牌的中低端车,在可靠性、耐久性、油耗无法与丰田的中低端车竞争,奥迪和雷克萨斯的性能不相伯仲,雷克萨斯的可靠性更胜一筹。总体来看,丰田和大众各有所长,高端选大众集团的高端品牌,中低端选择丰田。长远来看,丰田的燃料电池氢能源技术,比大众的新能源车更有未来。

咕噜咕噜

丰田和大众这看似普通的汽车品牌里,沉淀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样也融合了民族潜在的气质在里面。同样的工匠精神,身处东方的日本更趋向于以“中庸”来延续和传承自己的理念,一面坚守传统,改革传统,一面开拓创新,引领风向。而身处西方的德国更倾向于以“激情”来撼动世界用最陈旧的理念,驱动最先进的技术,纵使外界质疑重重,但德国人只为自己代言。至于面对未来谁会更有优势一些,这是一个类似于玄学的哲学问题,时代需要“大众”一样的革命家,也需要“丰田”一样的改革者。

周礼

个人感觉,大众和丰田,谁要在中国卖的好,要看当时德国、日本和中国的关系。贸易战打下去,国际上合纵连横,背后捅刀,说不好那天就和哪个闹翻了,那天又和哪个和好了。

安邦

丰田和大众都是两个伟大的企业,能在世界五百强里有这个排名,足以证明一切。两个企业的领袖和设计师对造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也导致了他们在世界的不同市场上取得的销售成绩也截然不同。从我自己的视角来看,丰田车外形设计超前(PS:我是接受不了的)内饰没有质感,追求节能省油,耐用性高。大众车呢,外形内饰套娃战略,从远处看我是分不清是哪款车,但驾驶高级感营造的好,质感好,耐用性和保值率比不了丰田。那这两个牌子的车喜欢哪个呢?说实话都不喜欢。在我没钱的时侯,我买车会选择配置较高的国产品牌。当我预算充足,我会选择丰田旗下的雷克萨斯和大众旗下的奥迪,哈哈。

上期幸运回复者:

Today

由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ngjiuye.com/ysrd/8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