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拯救

/07/26星期一暴雨25-27℃

本地无新增病例。

读《放浪记》。

我想这段话,很多人感同身受,只是不会像芙美子那么赤裸裸地表达。就连张怡微的书写也不过是一种描述,把难听的话,难做的事以平静的方式展露出来,不至于张牙舞爪;在略显膈应的人际缝隙里打太极,不至于在台面上令对方难堪。

芙美子是直白地下定义了,当然,这是她的性格,也是她的行事方式,豪爽不做作,很可爱。

亲眷会,同学会……

一朋友更是搞笑,有些亲眷嘛,就是搭配搭来的,平时不往来,要派你用场时用得很顺手,一点没觉得不好意思,总归没有好事情找你的。

读《战争与和平》。

想起了艾特温·缪亚的诗,《爱得这么久》:

长久地我在爱着

是什么我不会说

据说,这是作者最喜爱的诗作之一。年他曾自述写作过程。二战期间,他在爱丁堡附近的一个村庄里,当时处于深夏一个沉闷、多云无风的日子,缪亚坐在草地上望着茅屋和群山,觉得很喜欢它们;又忽然感到,这是没有理由的,只是喜欢而不是因为茅屋很有趣或群山很有浪漫气息。缪亚感到一种明显的土地的热情,好像爱上了大地本身、爱上了那柔和的光亮。缪亚说,“这些我以前都感到过,但那天下午一切都升华为这首诗了”。

我想,玛丽亚公爵小姐对这种感受一定有自己的注解,而且日后,她也不会说出来。这样的心理型自娱自乐,很美好。

有人哭丧着脸说,再也不捐款了。因为无论他(某位艺人)做什么,都会被指责,让人心凉。又有人也因为同样的理由,亢奋地要去买一个国产品牌,并分享了很多搞笑段子。听着好玩,却笑不出来。

捐款是初心,买国货也是初心,但若被情绪操控,就会被带入别人的节奏里。

要点:

1、R.S.托马斯

/07/27星期二大雨转中雨26-28℃

本地无新增病例。

读《放浪记》。

芙美子很勇敢,坚持自己所擅长的,而不囿于世人所推崇的小说。在我眼里,无论什么文体,只要文字好,就是好的。没有唯小说优先论。这两天,读黄晓丹的《陶渊明也烦恼》,总觉得好的东西前人已写尽,且如此优美,实在是不敢轻易动笔。

但是,要勇于表达,你的观点可能有缺陷但要真实,只要对世界有真实的判断,就足够可贵。

读《战争与和平》。

其实,每个人都有小心思,这都正常。你不去做,想总可以吧。又不会伤害到谁,最多自己郁闷。

晚上听。年,在罗马由戈弗雷多和玛利亚?贝龙奇夫妇主持的文学沙龙里,诞生了斯特雷加文学奖。经常光顾这个文学沙龙的是一个被称为“周日之友”的团体,成员包括“贝龙奇夫妇的朋友、记者、作家、艺术家、知识分子和各党派代表”。得益于斯特雷加烈性酒公司所有者贵多?阿尔贝提对文学事业的慷慨资助,文学奖以“斯特雷加”命名。创建伊始,斯特雷加文学奖的宗旨就是评选当年意大利的最佳文学作品。数十年来,许多意大利作家赢得过这一奖项,其中既有久负盛名的著名作家,如埃尼奥·弗拉亚诺、切萨雷·帕韦泽、阿尔贝托·莫拉维亚、艾尔莎·莫兰黛、翁贝托·埃科、戈弗雷多·帕里塞、克劳迪奥·马格里斯、达契亚·马莱伊尼、娜塔利娅·金兹伯格等,也有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生代作家,如保罗·乔尔达诺、尼科洛·阿曼尼蒂、尼克拉·拉乔亚等等。

本次讲座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系主任文铮教授主持,以及几位中国著名的意大利学学者和翻译家参加,他们也都是年“斯特雷加奖“国际评审团的成员:陈英教授,潘源文教授,魏怡教授,杨琳教授和周婷教授。这几位嘉宾个个思维敏捷,言谈机智,介绍详尽,令人对意大利作品充满期待。

埃马努埃勒·特雷维的《友人生平》获得今年的“斯特雷加奖”,其余四部作品是多纳泰拉·迪·皮埃特安东尼奥,《南郊》;爱迪特·布鲁克,《丢失的面包》;茱莉亚·卡米尼托,《湖水不甜》;安德烈·巴亚尼,《家园之书》。(以上书名暂定)。

第75届意大利斯特雷加文学奖的海报是由最具分量的当代绘画师之一洛伦佐·马托蒂(LorenzoMattotti)所作:“这是一场为自己的权利和生存条件而战的当代女巫们举办的巫魔夜会”。

该奖项的评审团由名“周日之友”组成,加上名由全世界30所意大利文化中心选择的国际评审小组,主要为当地意大利和外国知识分子、学者和翻译家,还有20名从分布在意大利各地的独立书店选出的优秀读者,以及学校、大学与阅读团体(包括罗马图书馆成立的阅读小组)的集体投票。

我对《丢失的面包》颇感兴趣。作家爱迪特·布鲁克年逾九十,至今笔耕不辍。她在集中营待过,推过装着死尸的车,那些奄奄一息的人告诉她,如果有可能出去,要把这些尽可能地写出来。她清晰地记得,妈妈被抓走的时候正在做面包。以后她不停地书写,自然也会写到面包,因为那是她的童年记忆。

读《新民晚报》,张雨霏手举银牌且灿烂的笑容,美极了。

/07/28星期三小雨26-31℃

本地无新增病例。

《放浪记》引发轰动效应的就是芙美子的心声,那么勇敢,自然,真实。日本文学以幽微、含蓄为美,即便要呼唤,也应该是男声。芙美子这朵横空出世的野花让人感到新鲜,带刺儿,又因为有社会低层的生活经历,更容易获得共鸣。

读《战争与和平》。

或者说资历。这是你用实力、血肉,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你拥有充分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仿佛能把世界踩在脚下。在这种情况下,资历可以证明一切,也算对吧。

肖若腾的银牌,烁烁金光。

今日要点

1、黄永砯

/07/29星期四小雨转阴27-32℃

本地无新增病例。

读《放浪记》。

日本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偏偏出了一个不愿低头的芙美子。她只想写作,但文字又时常让她困惑,她对自己要求过高。

读《战争与和平》。

这段话,是库图佐夫说的话。他的军事才能,他的果敢,他的决断,都在里面了。

最近听闻双减政策出台。一部分家长更焦虑了,另一部分家长在憧憬未来,教育机构愁眉不展,相关股票大跌。听上去政策还是不错的,会实施到哪种程度,哪个阶段,大家都很期待。有期待总比没有期待要好。总体来说,对孩子是一件好事。

我不禁想到企业家王秋杨带着一双儿子登山的故事。那是我在杨澜访谈录里听到的。王秋杨说,我有责任去帮孩子成就梦想。那次(年2月)是要攀登有“非洲的屋脊”之称的乞力马扎罗山(半年前,他们曾携手登过四川四姑娘山大峰)。当时登乞力马扎罗山有规定,12岁以下者不能参加。两个儿子都傻了,他们为此准备了很久。王秋杨说:

有人会说那是有钱人的故事,我们普通人为衣食住行操劳奔波,哪有闲情去登山?

那我们就忽略掉登山这个细节。孩子的梦想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家长,你是否清楚?你是否有意识的去做了引导?你是否有努力去帮助孩子实现梦想?这些都是不用花钱的,但是比登山更难。

如果双减政策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能够重新制定教育方向和升学政策,那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天大的好事。发现孩子的天性,培养他们的爱好,不再是升学机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孩子。

/07/30星期五阴转小雨25-34℃

本地无新增病例。

读《放浪记》。

多少年来,这个定规很难打破。报纸上总是要投入广告的,否则难以维持。芙美子只管文学,是不会操心刊物的生计的。其实,两者之间互为依赖,关键是比例问题。

读《战争与和平》。

我们也是这样。但是当两种声音混杂的时候,在最关键的时刻,第一种声音总会高出几个分贝。这足以解释,人类发展至今,是符合前行规律的。

东京奥运开赛以来,各类情况不断,网友们亢奋至极,各种金句频出,看了过瘾。但是,情绪化的调侃有用吗?赛场上还得看实力。

反复观摩孙颖莎最后几分钟的“4:0”,这样的结局印证了郎平教练的那句话,“输赢是兵家常事,不能赢球就兴高采烈,输球就垂头丧气。中国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

汪顺的豪情,张雨霏的笑容,肖若腾的冷静,都让人激赏,中国运动员在成长。

今日要点:

1、艾特温·缪亚

/07/31星期六小雨转阴26-31℃

本地无新增病例。

晚上19:30-20:48(原计划到20:30结束),听戴从容与冯涛谈《尤里西斯》。

冯涛:为什么乔伊斯有这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不多,而且难读。

戴从容:一个作家的成就和地位不取决于他出了多少本书。毛姆出了多本书,但他自己也说是个二流作家。最重要的是看作品的质量。乔伊斯的每一部作品都不重复自己,都在自己前一部的作品之上,往前走了很大一步,他是在不断探索并走在时代的前沿。

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他们作品中的现实主义臻于成熟。乔伊斯在写《都柏林人》的时候,将现实主义的元素融入其中,也算是一个先锋,一种尝试。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在英语文学史上不突出,但在爱尔兰文学史上相当有影响。

三个译本的《尤利西斯》

仅凭《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这部作品,就能够与福克纳、伍尔夫呈并列位置了。乔伊斯的思想不守常规,他嘲弄过巴尔扎克,说这样的作品没多少人读了,所以他不断地拓展自己。《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已达到精美的地步。

冯涛:毕加索也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可以画到像古典画家那样的效果了,但他不想这样。

戴从容:乔伊斯在写作风格上不断改变,不断探索。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之后推出《尤里西斯》,完全不能用“意识流”的概念去把它框住。前6章是用到了意识流的手法,但第7章完全是汪洋恣肆,对人性进行了充分的展开,要用百科全书的形式得以展现。

《尤里西斯》在现代主义手法上达到了顶峰,当然也有与此齐名的其他作品。乔伊斯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创作了让后人看不懂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乔伊斯的探索是有风险的,就连原来支持他的庞德等人也已不再支持他了。但是乔伊斯永远都走在别人的前面,走在时代的前面,敢于引领。有一种说法,他的作品要让旁人花年去解读。他的作品像一座迷宫,或者说在捉弄你,他很清楚作品要让后人理解,需要很长时间。

莎士比亚为什么伟大?因为他对人性的挖掘丰富博大,与他同时代的人都没有走到这个程度。所以乔伊斯也是读不完的。《芬尼根的守灵夜》开启了后现代作品之路。后现代作品的充分发展时期,是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乔伊斯能够预见文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开创作用。

布莱克曾经说过,真正的文学不是充分,而是过分。

冯涛:西方重新开始反思对于经典的确定,重新检视之前的定论有无存在问题。

乔伊斯作为开创者,世人无人能及。但经典是具有永恒性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他们的经典作品的确立,已经成为挖掘人性深度、广度的一个范式。

乔伊斯的开创性强,他的永恒性与持久性又将如何?意识流之后又有很多流派,现代作家不会写纯意识流作品,但会将他融入其中。比如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卧轨之前就是典型的意识流。

戴从容:乔伊斯从未把自己框缩在任何流派中。他的价值在于探索,对人性对文化的认识达到了这个层面,所以他的作品必须这样来展示。有一种说法,在乔伊斯之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ngjiuye.com/ysrd/7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