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第33个爱国卫生月暨第31届健康教育周开展之际,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发布年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在新冠疫情防控和健康上海行动的大背景下,本市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活跃度”逐年递增,年综合活跃指数达到8.72,较年的8.30有进一步提升。
“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如何评估?《关于加强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已正式出台,医疗卫生机构打造“健康促进主阵地”,医疗卫生工作者做好“健康科普主力军”。为持续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全市各级医疗机构都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评估工作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从年开始实施,主要采用现场暗访、现场拦截、新媒体健康传播数据采集等方式获取健康教育工作数据,根据评估指标进行测算得出。(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五次评估结果年第五次开展评估,对全市家公立医疗机构(二级89家、三级59家)的测评结果显示:年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继续实现上升,达到8.72,较年8.30增加0.42,增幅5%左右。
三级医疗机构综合评分前三甲,分别是医院、上海中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医院;
二级医疗机构前三甲,分别是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医院。
嘉定、徐汇、普陀、长宁、杨浦等区的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工作名列前五位。
此外,在“新媒体健康传播影响力”评估方面,三级医疗机构位列前三甲的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医院;二级医疗机构位列前三甲的都是妇幼保健机构,分别是静安区妇幼保健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和嘉定区妇幼保健院。
评估中发现,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开展健康科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优质的健康服务,例如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