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不当
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引发医疗纠纷
刘某某,男,62岁,主因情绪高涨与低落间断发作14年,情绪高涨加重2周,年2月21医院,入院诊断:双向情感障碍(伴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精神病治疗:氯氮平口腔崩解片从50mg/天逐渐加至75mg/天,丙戊酸鎂缓释片从0.5g/天逐渐加至0.75g/天,舒眠胶囊1.2g/天,扎来普隆分散片10g/天,劳拉西泮片1mg/晚,美托洛尔片37.5mg/天。入院后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QT间期延长;尿常规检查:尿酮体++。经治疗患者夜间休息转好,遂停用舒眠胶囊和劳拉西泮片。复查心电图未见异常,将美托洛尔减至25mg/天,其他维持原计量治疗。2月28日,患者发热、咳嗽、胸闷、37.50C,心率次/分,停服美托洛尔,换用普萘洛尔片60mg/天,复方氨酚烷胺片4片/日,复方甘草片2片/晚,阿莫西林胶囊6片/天。患者3月1日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改善,3月3日停服复方甘草片,3月4日血常规:血红蛋白g/L,尿常规:酮体++,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改变。患者自述胸部不适,咳嗽、腰痛,遂将氯氮平口腔崩解片和丙戊酸美缓解片各减1片。3月13日至3月20日期间患者饮食欠佳,精神状况差,面色苍白,胸部不适,考虑有躯体疾病,医院告医院检查治疗。3月20日患者外出诊治时途中死亡。纠纷焦点患方认为:医院用药不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患者死亡。医方认为:医院治疗过程及用药符合诊疗常规,患者死亡是本身躯体疾病所致。专家评估应医患双方申请,年4月29日,省医调委组织相关专家,对此纠纷进行了医疗技术评估和医疗责任保险事故鉴定,结论为:依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医院做出“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明确;医院针对患者精神卫生疾病病情的对症治疗符合规范;患者入院后出现进食少、精神差且心电图提示有低钾表现时,医院未能及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的治疗。2月28日,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仅口服抗菌素力度不够,应给予精点抗菌素;住院患者管理不严格,该患者住院期间曾外出在私人诊所输过液。住院患者外诊管理也欠规范,仅口头告知存在漏洞。综上所述,医院针对该患者的诊疗过程存在医疗缺陷,应承担相应责任的保险赔偿。该案启示年3月26日省医调委受理此案后立即展开调查取证和调解工作,经过调解人员与医患双方多次沟通与协商,最终于年5月7日在主管调解员的主持下签署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本起医疗纠纷比较典型,它带给我们三点启示。第一,专科医生不能仅仅熟悉本专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力争做到“本行精、旁类通”。一般情况下,患病时间较长、体质较差或者年龄偏大的专科病人,合并出现其他疾病的几率都很高。尤其是精神卫生疾病患者,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很差,生活没有规律,更容易引发其他疾病。这就要求专科医务人员,不仅精通本专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要熟悉其他专业特别是各种内科疾病的诊疗技术,否则,就有可能耽误病人疾病的治疗,引发医疗纠纷。第二,进一步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管理工作,以防节外生枝,出现意外。医院在住院病人的管理上也有明显漏洞,主要是该患者住院期间,曾三次在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由家人陪同自行外出就诊,甚至在私人诊所输液。这种现象既反映了经治医生对该患者合并出现的其他疾病在判断上存在不足,也暴露出医院在住院病人管理上存在的严重问题。第三,严格执行住院病人会诊、外诊和转诊制度,避免由此引发医疗失误和差错。一直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都针对病人疾病的会诊、外诊、转诊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和规定。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临床人员没有很好的执行这些制度和规定,这就使有的病人应该组织院内会诊的没有组织,应该邀请外院专家会诊的没有邀请,应该医院、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的没有告知,应该由医护人员陪同外诊的没有陪同,应该及时转诊的没有及时转诊。医院的经治大夫也存在这个问题,明知该患者由于进食少,精神差、身体虚弱且心电图提示有低钾表现,但在要求其外诊时却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和派人陪同,医院、检查项目、注意事项作出书面提示和详细告知。结果,该患者在外诊途中发病死亡,其家属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产生了严重不满,这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深刻教训之一。本报记者郭靖通讯员韩学军刘丽萍大家都在看医疗纠纷案例解析系列报道之十:诊治不仔细不规范致使患者死亡
“我爱我妈”诗文大赛在太原启动
“我爱我妈”诗文大赛启动丰厚大奖谁来领取
农村电商平台是怎样“炼”成的?
世界旅游小姐山西赛区总决赛启动
20年坚守,消亡中的手艺人
老中医治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