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巷里的澳门说古

文图:察察

提到澳门,大家的第一印象大概是那些让人纸醉金迷的赌场(在澳门被称为“娱乐场”),正所谓“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强赌灰飞烟灭,许多耳熟能详的知名赌场,如新葡京、美高梅、永利、威尼斯人、新濠让人一挥千金、醉生梦死。但少有人所知,除了博彩业,如影随形的黄色产业在澳门也颇有历史。

澳门巴黎人酒店是澳门近年的新地标,彰显着澳门度假娱乐设施的奢靡图源:网络

余文乐是很多女生心目中的男神,年,他曾主演过一部由彭浩翔小说改编的《飞虎出征》。这部黑色喜剧电影讲述的主题就是澳门的黄色产业:香港飞虎队的部分成员私下开展一场代号为“淫战”的秘密行动,由队长阿强(杜汶泽)带领去澳门寻欢,结果遇上澳门警察的“扫黄活动”,港澳警察和小姐、贼人闹成一团,荒诞搞笑。

澳门比香港早年开埠,可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远东第一站,今天我们就来盘一下烟花巷里的澳门,了解一下城市发展少为人知的侧面。

年前后的澳门半岛,以图中城墙为界,城内是葡萄牙人社区,城外是华人社区图源: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GlobalMappingofMacao数据库

澳门娼妓业何时出现的?

澳门黄色产业何时出现的?这就不得不提到那些来华贸易的外国人。

16世纪中叶,明朝末年,葡萄牙人来到澳门开展贸易活动,澳门迅速从帝国边陲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蜕变为葡萄牙东方航海贸易的主要中转港,建立了与印度、日本、菲律宾、墨西哥的贸易网络。从事这些贸易活动的外国商人,随航护卫的官兵,还有船只上的海员经过数月的颠簸,靠岸后便在澳门消遣放松,寻欢作乐,于是夷娼成为澳门最早的性服务群体。

宿娼活动过于猖獗,管理澳门事务的中国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乾隆十八年(),澳门海防同知张汝霖在澳门议事亭(现在喷水池附近)立了一块碑,勒令“禁夷匪夷娼窝藏匪类”,“卖奸夷娼,勒令改业”。不过在澳门,葡萄牙和华人各自为政,中国官员的法令约束力并不大,夷娼夷客照样我行我素。

议事亭前地,议事亭是葡萄牙人社区的行政中心

澳门夜总会中的舞女图源:《澳门旅游》

按期缴纳税银便可挂牌营业。这个时期大量华人涌入澳门,人口从年的3万多人,迅速增加至年的8万多人,而且主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人们的生理和娱乐需求,使黄色产业再度繁荣起来。

娼妓数量越来越多,花柳病(性病)的传播也越来越厉害,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社会问题。年代,公共卫生日渐成为澳葡政府市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澳葡政府接连出台新规,要求阖澳娼妓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医院接受治疗。

又过了几年,澳葡政府在年颁布《新订澳门娼寨章程》,细化了娼妓的管理条款,如澳门所有娼寨都要到政府注册登记,娼寨可以开设在福隆新街、蓬莱新街、河边新街、木桥街、柴船尾街等23处。娼寨既然合法,当然要向政府交纳巡捕钞银,这份税收成为每年澳门政府一笔可观的收入来源。

到了20世纪,澳门人口持续增长,娼妓的客人源源不断,据统计,至年间,澳门的娼寨共有余间,妓女多人。

娼妓与妓馆

澳门娼妓居住的地方分为陆上和水上两种,陆上者名为“娼寨”、“妓寮”,水上的称为“咸水艇”。陆上的娼寨又分为大寨、细寨和炮寨。大寨的主顾大多腰缠万贯,娼妓的姿色和才艺水准也是最高的。

年轻的艺伎在弹奏洋琴图源:若瑟·利维士·嘉德礼,《永不回来的风景:澳门昔日生活照片》

歌姬出局,一位唱曲,另外两位弹奏洋琴和琵琶图源:《永不回来的风景:澳门昔日生活照片》

艺伎自娱自乐中图源:《永不回来的风景:澳门昔日生活照片》

澳门的大寨主要集中在福隆新街。该街妓寨林立,白天门窗紧闭,极为安静,夜晚则熠熠生辉,歌舞升平。门店外埠装饰成独特的八角形,作为揽客的吸睛之作。

年代的福隆新街图源:网络

细寨的档次要低一些,夜间一次性4钱,日间2钱。

炮寨是最下等的妓院,来客主要是在澳工作的士兵、印度警察和苦力工人。

西方人曾描述沿途所见的澳门“红灯区”:“女子大大多于花花公子,盲人和卖花小贩,满街都是,随处可见。拉开百叶窗帘,透明的壳状物代替玻璃,姑娘纤细的身躯半露窗前;她们脸上涂脂抹粉,高耸的发型上插满鲜花,低垂的胳膊上戴着手镯。”

商女亦知亡国恨

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题为《泊秦淮》的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感慨在金陵秦淮河两岸,灯红酒绿,达官贵人与歌女们一同饮酒作乐,不知亦或不在意国家的衰亡。然而,近代中国兵荒马乱之际,澳门的烟花女却一向有踊跃捐款赈灾救难的传统。在救灾报告中他们常常被称为“花界”。年5月《筹赈兵灾工作报告》的《进数录》中记载:“花界长期捐款毫银一千三百一十二元”。

澳门的“红牌阿姑”更是以个人名义,积极捐钱捐物。在年11月27日的“澳门筹赈兵灾慈善会”上:

碧云霞姑娘,捐钻石戒子一只,珍珠鈪一只,玉扣金颈链一条,白金手表一个,黑石戒子一只,西纸四百五十元正,凭单九十元,港纸七十元正。

飘零姑娘,捐金钱软鈪一只,凭单四百元正。

小瑶姑娘,捐西纸二百元整,局账一个月。

凤莲姑娘,捐银毫二百元正。

……

“红牌阿姑”的捐款收条图源:陈树荣编,《筹赈兵灾》

烟花女也迷信

不仅有家国担当,与一般妇孺一样,烟花女也甚为迷信。她们最喜欢拜的是大三巴附近的女娲庙。顾名思义,这间庙祭祀的主神就是女娲娘娘。该庙位于澳门历史城区,地理位置极好,但是香火并不旺。如此低调是因为这座庙最初由烟花女集资兴建。据传,女娲可以用泥土捏出男女泥人的造型,被意指主管姻缘,所以烟花女希望得到女娲娘娘的庇佑,找到自己的姻缘,早日从良。

女娲庙图源:网络

保良事业

澳门作为中转港,从事转口贸易、苦工、手工业的多为青壮年男性,女性数量极少。于是“蛇头”(人贩子)诱骗内地和外国妇女来澳门从事色情行业。也有澳门妇女被拐带至其他地方。晚清民国时期,拐带妇孺之风日趋猖狂。这些恶劣的犯罪行为给近代贫苦妇孺带来深重灾难。对此,澳门的慈善组织开展防止妇女为娼的保良活动,成为一项重要的救济事业。其中最有代医院。

医院,成立于年,由阖澳华人精英倡办,不仅为澳门华人社会提供赠医施药的免费中医服务,还参与许多公共社会事务,其中一项就是收留和送遣被拐妇女。

19世纪末医院的外貌图源:医院慈善会编,《镜湖春秋图片集》

年5月12日,时逢战事连连,澳门何亚欢、尹新、尹群英三妇女被蛇头拐至广州湾(今湛江),卖至妓院,十多天后,三人不堪其辱,奋力出逃,报警求援,警方联系了西营赈灾分会,由其致函医院转知三人在澳家属接领。虽然不知道这三位是否平安回家,不过即便联系不上家属,慈善组织往往也会尽力帮她们寻找好人家,牵线做媒,使其有个好的归宿。

西医院的往来信函图源:《医院慈善会会史》

近代许多妇女被拐卖至澳门沦为娼妓的现象不是个案,香港、上海、南洋等地比比皆是。她们的故事见证了近代妇女的移民史,以及卷入城市发展与全球化过程中的苦难与自强。与此同时,医院这类的慈善组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苦难带来的伤痛,值得尊敬与敬佩。或许未来漫步澳门街巷,你会想起的不只是色彩斑斓的赌场,还有街角巷里的这群人,这般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ngjiuye.com/yspc/7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