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1元免费领保险,结果每月扣费上百元,

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54.html

极目新闻记者杜光然

“首月1元”“免费领取”“中奖赢手机”……网络上的这些广告看起来很是诱人,殊不知这些全是保险商的套路。

当你在所谓的“中奖页面”填入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并支付1元钱,其实就已经投保,且开通了自动扣款功能,首月过后每月就会被自动扣除上百元甚至是数百元的保费。

近日,有多名中老年人向极目新闻反映,自己在刷手机时就被这类“中奖信息”套路,想要退费也是麻烦重重。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10月,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即针对此类问题向消费者发布了风险提示,称“免费”是诱导,极有可能暗藏陷阱和风险。

风险提示

一元投保却被自动扣费

近日,芒果都市百姓维权栏目报道,一名家住湖南长沙73岁的老人,玩手机时点进了一个链接,稀里糊涂地买了一份“元保百万防癌险”,一年费用余元。首月1元,后面每个月自动扣费元,老人对此事并不知情,甚至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保险。事后他咨询承保公司协商,客服表示,这个是元保保险公司销售的,支付1元保险合同就会生效,还会自动免密续保,第二个月如果不取消的话就会自动扣费。经过协商,承保公司也同意退还一部分费用。

消费者投诉01

贵州人王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现在在浙江工作,平时休息期间喜欢刷短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遇见过很多类似砸金蛋赢好礼、转盘抽奖之类的广告,广告的奖品都会比较诱人。据他回忆,在年10月份,他从短视频平台上获悉了一个“元保免费送保险”的活动,活动页面上写着“免费领取最高万保障,保单尾号为,送1部华为手机”。右侧还有手机的宣传图,底下三栏信息需要填写,并有一个橘红色的“免费领取”按钮。当时王先生想试试运气,觉得有机会中奖赢手机,就填写了信息。操作到后面弹出了一个“领取窗口”,他放松了警惕,以为是抽奖的步骤,就进入页面并支付了1元。

“我还以为中奖,等几天就有快递送奖品上门,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扣款元的银行通知。”王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得知被扣款后,他实在想不出来在哪里消费的。经过查找发现是保险公司划走了他的钱,并且在他名下开通了一年的医疗保险服务,按月缴费免密支付。他联系承保公司维权,通过协商也顺利停保了,保险公司退还了王先生保费元,其中扣除了50元手续费。

提及这次经历,王先生在深夜长叹一口气。虽然损失的钱不多,但最后维权的过程比较艰辛,与保险公司沟通协商时,他甚至产生了报警的想法。“有了这一次的经历,我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王先生说。

陕西宝鸡市的陈女士(化姓)年底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记者给她看保险产品的广告截图时,陈女士显得有些激动。

“就是,就是这样的页面,写着免费领取。”陈女士说,当时她也以为是什么福利,输入了自己的信息后,系统自动跳转到别的页面了,她点击后也没有仔细看。觉得很便宜就付款了,并没注意到免密支付是默认开启的。后面的两个月,她陆续收到了续保扣费通知。她致电保险公司,对方表示无法取消,无奈陈女士只能从网上学习关闭免密支付的方法,进行解绑和关闭。

消费者投诉02

银保监会发出风险提示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份,央视财经频道曝光了部分保险公司“1元保”的乱象。这些保险号称“首月0元、1元”“免费领取”,但诱人的广告背后,却存在后期自动扣费的问题。原来所谓的“一元”只是首月缴费1元,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时,并不清楚费用情况,甚至不知道购买的是保险。而一旦付款了1元就意味着开通了自动扣款功能,次月开始,消费者会支付远远多于1元的保费,并且会自动扣费,消费者发现问题后也很难退保。

购买“1元保”被自动扣费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经央视曝光后,也引起了中国银保监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ngjiuye.com/yspc/10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