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从8月28日开始,一条有关医院(以下简称“医院”)的传闻迅速在网络上“蹿红”。 消息称:一患者在医院就诊时,医院用错药,致使病情恶化,看到人不行了还不转院。患者死亡两天后,医院还谎称有呼吸且不让家属见面。事后院方将死者尸体口鼻内塞满纸团,并藏尸在杂物间中,还上演了死者家属与院方的“抢尸大战”…… 在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冲突不断的当下,这些被冠以《恩施特大新闻》、《医院草菅人命》、《医院出大事了》等耸人听闻标题的消息,通过QQ空间、社区论坛、 事件真相到底如何?昨日,本报记者围绕上述信息进行了独家采访调查。
一起医疗纠纷为何沸沸扬扬?
医院“8·28”事件调查 ?记者/刘德国 患者死因引发纠纷
在各种版本的网络传闻中,最早一条是8月28日13:40以“当事人女儿的QQ消息”为信源发布在QQ空间里的一份自述:“医院用药用错了,导致我的妈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随后各种版本消息的流传中,尽管“医院用错药”的说法频繁出现,可所有的网帖都对事情经过语焉不详。
昨日,医院针对上述传闻,向本报记者通报了相关情况: 患者杨凤英,今年41岁,8月12日因“头痛”到附属医院中医科就诊,由该科室一姜姓医生接诊。初诊后,姜医生根据其症状考虑到杨凤英有颅内出血的可能,就建议其先到心内科会诊,然后神经内科会诊。当日,神经内科会诊时,建议CT检查。因CT检查报告未见颅内出血,考虑到颅内早期出血不一定有影像学改变,医生便建议杨凤英住院观察治疗。 不过,杨凤英当时并未住院,而是回家在附近诊所输液治疗。 8月13日中午,杨凤英头痛加重,再次找姜医生,并于当日下午4时许住院治疗。 8月14日,杨凤英头痛症状未减轻,医院神经内科再次会诊,进行腰穿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随即转入神经内科治疗。 8月15日,医院再次对其进行头颅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右顶叶脑出血。神经内科根据这一检查结果,按照治疗规范“给予了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 8月25日,杨凤英头痛加剧,开始呈昏睡状态,“考虑到可能是颅内出血最凶险的并发症‘脑疝’”,医院再次会诊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并复查头颅CT。此时,CT检查报告:(杨凤英)右侧额、顶、颞叶脑出血,“脑疝”形成。
相关资料显示:“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晚期并发症。病因系颅内压不断增高,其自动调节机制失代偿,部分脑组织从压力较高向压力低的地方移位,通过正常生理孔道而疝出,压迫脑干和相邻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会危及生命。
医院在通报中说,确诊杨凤英“脑疝”形成后,院方建议家属采取手术降低颅内压的处理方法,并将手术的风险性告知其家属,但其家属不同意手术,也不同意签字。 8月26日,“脑疝”进行性加重。院方再次与家属沟通手术相关事宜,家属仍拒绝开颅降压。8月27日,杨凤英连续心跳骤停3次,虽复苏成功,但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医院治疗提出异议并封存病历。 8月28日10点46分,医院宣告患者死亡,死亡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呼吸循环中枢功能障碍。
医院的通报认为,院方并没有用错药,所有的治疗行为都是“按照治疗规范”进行。 昨日,自称系杨凤英弟弟的一名家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并没正面回应网帖提及的“用错药”等问题,他表示:“现在家属都处于精神崩溃边缘,不想谈这些”。
据介绍,家住州城的杨凤英家庭情况非常特殊,女儿今年才11岁,家里还有一个60多岁的多病母亲。此前,杨凤英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老人和小孩已处于无依无靠的境地,“不知道今后的生活怎么办”。 善后处理一波三折 前述以“当事人女儿的QQ消息”为信源发布在QQ空间里的网帖称,在杨凤英死亡后,“医院为了逃避责任,把我妈妈放在了一个仓库,医院说这里是太平间,可是这个仓库门口并没有“太平间”三个字,我的妈妈已经去世两天了,医院谎称还有呼吸,但是不让家属见面,今天中午12点,当我们所有家属见到我妈妈时,她的鼻子、嘴巴里面都是医生塞的纸,并且已经发臭!医院正准备带人来抢尸体!”
对于这一说法,医院在通报中说:杨凤英死亡后,其家属情绪激动,拒绝在相关医疗文书上签字,也不进入太平间探视,拒绝尸体料理,拒绝尸体解剖,拒不将尸体转出ICU,经反复与家属沟通无效,医院医务部、保卫部及相关医生医院太平间。 此后,医院医务部又与死者家属进行了沟通,并同意死者家属到太平间探视尸体的要求。在探视尸体过程中,家属将尸体抢出太平间,医院门诊大厅。随后,恩施市公安局派出民警赶赴现场处置,并将尸体重新运回太平间。之后,医院再次与死者家属沟通,医院不具备遗体保存条件,为保证尸检,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医院提出将死者遗体放置到恩施殡仪馆冷冻保存。这一提法遭到死者家属拒绝,并摆出死者遗像喊冤。直到28日晚10点左右,恩施市公安局民警才强制性将死者遗体移送至殡仪馆冷冻保存。
医院将死者死亡时间延后、将尸体藏在仓库、口鼻中塞纸、未及时转院等问题,医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杨凤英死亡确认时间为28日10时46分,两天前杨凤英是处于昏死状态,但仍有心跳;医院太平间本来是有标识的,此前由于太平间旁过往人员也较多,看到很不是滋味,医院提出建议将字抹去,医院便在一次装修后将字用墙漆掩盖了;死者遗体口鼻中所塞的“纸”实际上是做尸体护理时塞上的无菌棉球,因为人死后会有分泌物流出;未及时转院是因为当时杨凤英已经病危,而且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不具备转院条件。
对此,前述自称系杨凤英弟弟的那名家属对记者表示:“目前,最紧要的是让死者入土为安,同时也得解决老人和小孩儿的生计问题。”不过,对于家属具体有什么诉求的问题,他并未回答。
据参与处理此事的州卫计委医政医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起医疗纠纷发生后,医院进行了多次协商:8月29日凌晨,双方第一次协商时,医院赔偿60万元;8月29日下午,双方第二次协商时,医院赔偿50万元;8月30日下午,双方第三次协商时,医院赔偿30万元。 然而,自始至终,医院方面都是坚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并承诺即使鉴定结果院方没有任何责任和过错,院方考虑到死者上有60多岁的老人、下有11岁的女儿这一特殊家庭情况,仍然愿意给出2万元的人道主义援助。9月1日上午,双方第四次协商时,医院提出,只要死者家属同意走司法程序,医院愿意承担鉴定费用。 不过,这4次协商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截至记者昨晚发稿时,善后处理仍处于僵局之中,死者家属依然拒绝走司法程序。
州卫计委医政医管科这位负责人表示:“这起事件,目前只能说是医疗纠纷,是否为医疗事故,必须经过医疗鉴定、司法鉴定,而鉴定的前提,必须是双方都同意。”
据9月2日《恩施晚报》↓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