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西兰医疗,我们能做的是否只有吐槽

新西兰的医疗问题一直饱受吐槽

还记得上个月

我们才吐槽过“公费医疗”吗?

当时有大量读者给我们留言

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当然,有读者认为新西兰医疗体系

也有自身的优点,不能一概否定

说得也都蛮对的。

在这里天维菌想强调

我们无意抹黑新西兰

只希望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并给华人朋友们提供一个

互相交流的平台

嗯……

为什么要来这样的开场白呢?

因为最近,又出了两个

关于新西兰医疗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Stuff爆出的

称一名新西兰男子MattewRamsay

遇上一种“烂肉”的疾病

但找了医生几个月都毫无办法

现在已经失去了4个脚趾、

全身溃烂,生不如死

注意下文中部分图片可能引发不适

心理承受力弱的同学请回避!!!

26岁的Ramsay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现在他要想回到过去快乐的家庭生活,已是奢望。

今年1月的时候,Ramsay发现自己手上有一处很小的溃烂

“一开始没注意……随后溃烂范围变大,还向上膨胀,被一圈黑色环状围着,”

“我觉得我的肋骨也开始变成这个样子,看起来像皮疹。”

他肋骨处溃烂最严重的时候

紧接着,他几乎全身各部位都出现了溃烂,从躯干到生殖器,从面部、腿部到鼻腔,无一幸免。

更恐怖的事还在后面,他的右脚出现了一个“针孔”,过了段时间整只脚都开始肿胀。

“后来我的脚底下有厚厚的一块皮肤和肌肉组织基本上都坏死了,要从脚底剥离开。”

坏死蔓延到了Ramsay的脚趾上,“我的一个脚趾开始变黑,然后影响到了旁边的两个……”

他脚步的溃烂

可能会有读者觉得,这病看上去就很像之前我们讲过的“食肉菌”,不过几个月医生找下来,表示自己找过的医生,每一个给出的诊断结论都不一样。

现在,医生确定他患有自体免疫性疾病——血管炎,但Ramsay已经不相信医生的判断了。

Ramsay称他停止服用处方药后伤口反而愈合

因为此前他曾被医生们错误地判断为带状疱疹,然后又被判断为淋巴癌,他为此接受了化疗等治疗,但这些却让他的伤口情况更加恶化。

坏死在他身上蔓延,他的4个脚趾都被截掉了。与此同时,身上还有永不消失的疼痛,他对家庭的未来也忧心忡忡。

他向当地卫生局TDHB提出了3项投诉,包括:误诊、开出错误的长期服用处方药、在接受手术时的特殊需求没有得到照顾。

随后而TDHB的发言人也已向媒体证实,收到了Ramsay的投诉,目前正在进行调查。

如果说这位年轻爸爸的遭遇

是因医生误诊而耽误病情的

又一极端案例

那么我们马上要讲的另一个例子

则折射出更多现实的问题:

这份由每日邮报报道的新闻,讲述了一名奥克兰24岁女生,需要接受心脏和肝脏双器官移植,但却一直在名单上苦等,至今已经14个月的事情。

JessicaDavenport-Lee医院打交道。她患有先天心脏病,才出生3天的时候就被诊断有6种心脏问题。在3个月大的时候,她就已经经历人生的第一次手术,3岁的时候,经历了第二次手术,6岁的时候,第三次。

在第三次手术后,她渡过了10年病情稳定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她又先后接受了主动脉修复、安装起搏器的手术。

年的时候,医生告诉她,她的心脏问题需要她接受更多手术。但专家却发现她的肝脏也出了问题……

原来,这个病根,是在她3岁时那场手术留下的。

经过了19年,当初手术造成的肝损伤问题,开始显现……

Jessica与丈夫于去年3月刚完婚

姑娘被告知,如果还有活下去的打算,就需要做一次双器官移植。

不过这种手术,从年以来,在全新西兰只做过两次。

姑娘表示她相信,之前那两次手术的难度应该没她的大,给心脏状态这么糟糕的病人做双移植手术,对新西兰的医生来说应该也是第一次

姑娘表示,她面对的情况很复杂,等待时间不是什么根本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能不能找到配对的器官,特别是像肝脏这种更难——“就像玩拼图那样”。

“我知道,如果不做移植,我没几年可以活了。”

现在姑娘已经在器官移植名单上等了14个月,她不能出门,需要靠心脏除颤器活,7天24小时需要有人看护。

“这已经不是你在名单上等了多久的问题…而是谁比谁更病重,谁最急需,以及有限的器官跟你匹不匹配的问题…”

“我对自己的每分每秒都很珍惜,只要到一天结束,我还活着,还在呼吸,那就值得感激……我知道比我情况糟糕的人,还有很多。”

但她仍然怀着希望,等待着合适的器官。

她表示,希望用自己的故事,号召更多人在驾照的donor处打√,成为自愿器官捐献者。

这两个案例讲下来,可能有朋友要说了

所以天维菌你想讲什么呢?

新西兰医疗到底好,还是不好?

但实际上,

对于很多新西兰华人来说

现实的问题并不在此。

我们知道,

新西兰的医疗体系与国内并不同,

很多人习惯于国内的方式,

这是事实;

但另一方面,

在新西兰,对于公民和居民

像器官移植这样的都是免费手术

而且医患关系很少有大闹剧

这也是事实;

再有,新西兰的平均医疗水平

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已有一定差距

这是事实;

但医疗事故,国内也有不少报道

在得不到真实数据的情况下

很难说谁更靠谱

这也是事实

……

如上的争论无休无止

但最关键的还是

综合各种因素后

你是否仍愿意留在新西兰

因为如果你已经选择要留下,

那么你要面对的现实其实是——

你不得不主动了解这边的医疗体系,知道什么时候找家医,什么情况去急诊;

你不得不做一些未雨绸缪的打算:要不要买医疗保险,回国的时候是不是要趁机做个体检;

你不得不参与一些社会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少数族裔群体维护、争取到应得的利益;

你不得不转变一些自己的认识:比如对器官捐献、献血的态度——作为少数族裔,脏器匹配的可能性或许相对更小,你的一个勾选,家属的点头同意,都有可能挽救更多同胞的生命!

一句话,吐槽之后,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自己在这个社会中,能为他人做些什么呢?

这是天维菌最近自己在反思的问题,不知你怎么看?期待大家的踊跃发言哦!

Zeng

赞赏

长按







































网络编辑
浙江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xingjiuye.com/ysfx/3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