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医疗纠纷该咋办?《山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日前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将于10月15日起施行。
四种途径解决医疗纠纷
《办法》明确,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选择下列途径解决:协商解决;向医调委申请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途径。
索赔不超过2医院内调解
《办法》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索赔金额不超过2万元的,在确定责任的基础上,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应当在医疗机构设立的专门接待场所或者双方同意的其他场所进行协商;医患双方参加协商的人数均不超过3人;文明表达意见和要求,不得有过激行为;协商一致的,签署书面和解协议。
医疗机构应及时上报纠纷
并在10日内作出处理报告
《办法》要求,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告知患方解决途径;组织专家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及时告知患方;按规定与患方共同对疑似引起不良后果的现场实物和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封存、启封,并妥善保管;因医疗纠纷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及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配合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通知承保机构列席医患协商、医调委调解;医疗纠纷处理完毕后,1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纠纷处理报告;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应当按照预案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患方不能实施堵路等行为
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应当按规定的途径解决纠纷,不能冲击或者占据医疗机构的诊疗、办公场所,堵塞通道,寻衅滋事;拒绝将遗体按规定移放太平间或者殡仪馆;在医疗机构拉横幅、设灵堂、摆花圈、焚香烧纸、张贴大小字报、散发传单等;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损毁、抢夺医疗机构财产;损毁、抢夺与医疗纠纷相关的病历资料以及药品、卫生材料、器械等实物证据;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医疗机构;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行为。
患方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调委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费用
30个工作日内调结
向医调委申请调解的,医调委收到医疗纠纷调解申请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向双方当事人书面说明理由。医患双方当事人对医调委指定的人民调解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视为拒绝接受医调委调解。医调委应当自医患双方当事人提出调解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调结。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医调委和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延长调解期限;超过约定期限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约束力,医患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自觉履行。医患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依法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医调委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费用。
晨报记者杜哲蓉采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