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与新冠肺炎病毒跨年的激烈斗争中,医护人员无疑是战场上的主力。他们舍生忘死,弃小家为大家,冒医院的第一线,用生命守护着生命,被人们称为成为一群“逆行的天使”。
事实上,医护群体不只是在疫情的当下舍生忘死,原本的工作状态就一直是超负荷运转,甚至是在过劳死的边缘,仅年最后两个月,上海就有杨立峰、陈培、江金健3位年轻的医生在岗位上猝死,最后一位是医院主任医师陈培,因“爆发性心肌炎”于年12月12日去世,只有49岁。
《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中就显示,近百分之八十的医生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近四分之一医生一周工作时长超过80小时,超过4成的外科医生日均手术时间超过8小时近八成医生有睡眠困扰,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根据发布于年的中国首份医生猝死报告记录,仅年到年就有29位医生先后猝死。
疫灾期间,医护人员更是超负荷运转,在此期间,不论官媒,还是自媒,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把最多的赞词给了医护人员,而在疫情之前,中国的医护人员形象却已经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污名化到近乎妖魔化,以偏概全的言论不绝于耳,使得很多不明就里老百姓对医护人员的负面评价颇多,甚至导致极端的伤医事件不绝如耳。有人统计过年到年,全国暴力伤医事件将近起,仅年就发生了十数起,令人愤怒!而刚进入新年,新的伤医案件就再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
1月20日,凶手拿医院35岁的医生陶勇,致使其失血毫升,多处骨折,神经肌肉断裂,颅脑外伤,命悬一线。而陶勇曾免费为患者进行了例手术,是一位真正的白衣天使。
1月29日下午,疫灾中心的武汉四院居然还有两名医生遭到患者的殴打,防护服被扯烂。
疫灾之下尚且如此,疫灾之后呢?诚然,医疗体制的不健全、医院管理的不科学、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是导致中国医生被污名化的众多因素,但是众多媒体不负责任的偏颇报道更是要负主要责任。
百姓的认知源于媒体的引导,而每个行业都有不为外界所了解的情况,正是这些未知地成了百姓认知的盲区,也为一些缺乏公正与操守的媒体提供了赚人眼球的资源。医生日常的辛苦他们很少宣传,但只要出现了个别不负责任的医生和医疗事故,他们不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报道事实的原委,而总是医院和单个病患医院和所有病患的矛盾。他们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