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体验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新华社发
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风险挑战。
随着数据越来越多被收集,应用场景增加,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随之提升。
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要有伦理和法律界限,即应以人类的根本利益和责任为原则。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拓展‘智能+’”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未来的重要基础性技术,人工智能已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入应用,生产生活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人们在拥抱人工智能、迈向数字社会的同时,也需要正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只有未雨绸缪,研判和防范潜在风险,才能安享“智能+”的时代红利。
人工智能应用方兴未艾,同时也带来安全风险隐患
前不久,一项人工智能深度换脸技术引发争议。原来,这项技术能做到几乎毫无痕迹地给视频中的人物“换脸”,引发人们对隐私和肖像权被侵犯的担忧。更深的担忧在于,如果这一技术被滥用,是否意味着大量视频会被“移花接木”?
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带来的安全风险,成为代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