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美国国会议员WarrenDavidson重新提交TokenTaxonomyAct(代币分类提案),旨在使加密货币免受联邦证券法的约束。
美国对区块链是否需要监管,一直以来都存在两派的言论。极客们大声疾呼反对监管,既得利益者稳扎稳打拥抱监管。
这次的分类提案能否通过,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到接下来市场的行情走向。
文丨小佣兵
区块链监管的党派纷争
4月9日,美国国会议员WarrenDavidson重新提交了TokenTaxonomyAct(代币分类法),旨在使加密货币免受联邦证券法的约束。
该提案还提出了对加密货币更友好政策,包括在购买、出售、使用加密货币过程中所产生的税务影响,也在提案范围内。
这项提案重点的地方在于,希望从监管角度上,能够规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证券化管理。之所以再次提出该项议案,原因来自于4月3日SEC公布的加密货币指南。
该指南内,明确了DLT框架(审核加密货币资质)。通过该框架的审核,是评估加密货币是否有资格成为证券的重要前提条件。
但有关加密货币如何能成为证券分类,仍然定义较为模糊、宽泛,长久以来的定义问题依然存在。
加密货币在发达国家和较为落后的国家,是截然不同的地位。
在欠发达国家,区块链能够成为重要的融资、支付平台,可以发行国家层面的稳定币甚至法定数字货币。区块链在他们眼中是经济上实现弯道超车的强劲动力。
而在发达国家,区块链没有想象中具有颠覆性。作为既得利益群体,区块链只不过是华尔街说客嘴中的另一个“绩优股”。
所以,区块链在美国分成了两派,其中一派是以密码极客和自由主义为主,他们认为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要按照自己的发展路线成长,任何的监管都是他们所抵制的。
另一派则积极寻求监管,与监管对话。他们认为合理的管制才能让传统金融的力量带动区块链发展。
寻求监管一派的代表,大多是投资机构、交易所的创始人,他们在将区块链带入自己“熟悉的战场。”正是如此,SEC所释放的消息和观点,成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