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浴”背后的男人被扒出来了。医院的具体情况还在核实中,不过据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调查,医院背后的男人实在不简单!
不仅医院“劣迹斑斑”,就连背后老板游宗武也是负债累累,靠着“莆田系”的模式发家赚取亿万资金,如今却成了老赖。
成也“莆田系”,败也“莆田系”,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营模式?臭名昭著的“莆田系”究竟还有多少毒瘤未除?医院还能洗白吗?
医院,荼毒无数患者年前后,是游宗武最风光的时候,高盈利,急速扩张,在医疗领域几十年,他还是12家企业的法人代表,7家公司的股东。
用风沙造就的商业帝国,走不了两步就散了。游宗武旗下有一家医院的上市公司,年,游宗武实控的公司给他带来将近5亿元的营收。
当时市场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公司复星系很快找到游宗武父子,拿出近8千万医院,持股.4万。
入股不久之后,丽都整形上市失败,在新三板终止挂牌,树倒猢狲散,游宗武也被各种借贷官司缠身。
其实丽都整形会倒台是在意料之内的事情,医院,但其实给做手术的医技人员,自己都不知道给患者用的是什么药。
天眼查数据中,医院的医患纠纷数量庞大,医院做完整容手术后出现了面部塌陷、注射物未溶解等等医疗事故,丽都因此类纠纷给出的赔款数额也是相当大。
根据调查,丽都整形公司员工的结构异常、受教育水平偏低。该公司一共人,销售人员就占人,医技人员仅有人。
并且公司有将近一半的员工教育水平在专科以下,硕士、博士加起来仅有16名,医院的旗号,招的员工大多数却是销售,说出去谁会相信这是一家正经公司!
据悉,在过去媒体报道中,丽都整形也一度被认为是“莆田系”医院的代表,偏广告、重利润,背后老板游宗武难辞其咎。
年,复星系将丽都告上法庭,后胜诉,丽都整形被冻结股权万,三年为期。丽都倒台两年后,游宗武也被限制高消费,执行金额高达1.08亿元。
而这次被曝光“根浴”服务的云南医院也和丽都整形一样,有着繁复的法律纠纷,多次被相关部门处罚,年因违法从事医疗器械生产被罚款88万元,此后屡罚不改,于年被列入失信公司名单。
一个老板,两家公司,都是“劣迹斑斑”,看来此次“根浴”事医院和人,还有背后的利益链条。
究竟是谁在掌控医院的经济命脉,是谁将“根浴”服务“请”医院大门?以至于这么多年未被曝光、审查、封禁?
在此次游宗武的调查中,笔者注意到一个关键词,“莆田系”。据悉,游宗武就是靠着“莆田系”式的发展才一步登天成为亿万富豪。
那么这个“莆田系”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发展模式呢?
“半仙儿”来了,四大家族的狂欢莆田系在市场的成功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专治旁门左病。在被曝光后,莆田系也被人们指责为“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些尊崇着“莆田系”式发展的人有一个原则:“只要命没事,别的不管。”而他们在市场上的宣传也有着独特容易辨认的技巧。
复星创富总裁张良森和丽都整形董事长游宗武接受媒体采访“莆田系”的治疗领域很简单:皮肤病、性病、不孕不育、美容整形、生物高科技。
这些领域基本都能避开高技术、高人才的门槛,他们并不注重能不能治好,而是花费大量心思在广告宣传上,这些生意往往只需要一些药膏、药水,成本低但暴利。
并且他们看病不走医保,都是患者自己拿钱,定价非常自由,尤其是性病,医院鲜少介入该领域,即便是有,医院留存下自己的看病记录,而莆田系正是抓住了病人这个心理。
他们都很清楚,自己的医学水平不足以治好,但同时又拿捏住了病人,营造了一种“病很严重,需要花大价钱”的滤镜,这样即使知道自己受骗,也很少会找上门去理论。
“不靠疗效靠广告,一旦见效迅速推广”再加上莆田人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他们从不考虑能不能治病救人,只要能赚钱,就立刻去做。
“莆田系”真正的发家史是从被称为“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的坚持下被曝光的,最初的时候,“莆田系”的源头是赤脚游医,其中有一人叫陈德良,他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高背景,发家的是一个自行研制的偏方,那时候的他,没有任何医学经验。
年前后,陈德良拿着自己研发的疥疮偏方,带着莆田爱国卫生协会发的函授班结业证在莆田当地打出了名声。
作为有名的民间皮肤病专家,陈德良陆续收了8个徒弟,同为莆田东庄人,他带着这个队伍走向了全国各地。
他收的这几个徒弟也逐渐摸索出了民间游医的窍门,后来徒弟收徒弟,家人带家人,这一行人逐渐发展成“莆田系”四大家族:詹、陈、林、黄。
医院名称,听起来毫无关系,但其中大有文章,其中詹国团家族主要以“医院、医院”著名;林志忠控制着“博爱、仁爱、协和”医院;
陈金秀一族是以“华康、华东”等为主;黄德锋家族掌控的是“医院、美联臣医疗美容连锁”等等。
医院的称号或许到现在大家都不陌生,不过可不要代入过深,毕竟现医院称号。
他们发家的手段说起来相当简单,陈德良带着徒弟们“全国巡诊”,每到一个地方,就找个旅馆开上两间房,一间用来看病,一间用来配药。
而他的徒弟们就负责在电线杆上、墙上贴各种小广告,或许不少人都见识过贴满广告的电线杆吧,贴完他们就坐在房间里等待“鱼儿”上钩,不管药有没有效,反正广告宣传做到位了总有一些傻乎乎的人来看病。
在这种游医模式下,陈德良很快就完成了原始积累,为了圈揽更多资金,其徒弟詹国团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当时国家正大兴“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模式,他就提出一个类似的“承包整合资源”。
要将生意从“地下”做到“地上”来,詹国团率先在莆田注册了一家公司,医院合作,“承包”一间科室,开了个门诊。
当时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也缺乏原始监管,医院的科室,詹国团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转型成功,“莆田系”背后医院的公信力庇护,他们肆意宣传自己科室,到处投机倒把的发医院部门,急速扩张之下,很多莆田人都看到了商机,他们在内部一传十十传百,不少莆田人都走出家乡开始发展自己的产业。
直到医院的内幕,国家迅速对泛滥成灾的莆田系展开调查,年,医院的“大清洗”开始了。
从这年以后,国家禁止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和其他盈利性机构的“科室”项目合作。
当初走出东庄镇的莆田人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成了一个庞大利益组织,他们不甘心如此罢手,本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又一次对产业进行了再升级。
既然不能“承包”,医院买下来,医院后仍不保险,因为缺少专业领域知识,很多科室还是保持着之前的习惯。
从灰色到光明,“莆田系”医院一共走了三步,第一步是贴广告,第二步是承包,医院。
到第三步的时候,“莆田系”医院已经不能说是江湖游医“招摇撞骗”,而是拥有正规医疗团队、正医院。
年,詹国团耗资10亿元建医院,到年的时候,医院已经是浙江具有先医院。
不过能做到第三步的莆田人数量也不少,他们站在顶峰互帮互助,作为同族同亲,血缘纽带是他们发展并延续的重要原因。
到目前为止,很多“莆田系”医院已医院,但还是有很多人停留在第一步、第二步。
甚至这种办法也吸引了不少想要投机取巧灰色交易的人,他们有的甚至不是莆田人,只是沿着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在市场上博取一席之地。
结语说到这里,“莆田系”是如何发展、如何转型的过去基本讲完了,现在国家对医疗的改革下,坑蒙拐骗的“莆田系”也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现在这个词也常用来指代一些靠着类似方法经营的机构或人。
就像是此次被曝光的医院和游宗武,其中被热议的“根浴”服务宣传方法和过去的手段如此类似,甚至医生也不能确保这种治疗是否科学、有效,他们又是否是医院的旗号牟利。
后续关于该项目的调查,还需要持续